第86章 一苇渡江(3/3)
堆向回驶的“芦苇香蕉”擦肩而过。第三条筏子下水时,已经是真正的龙舟了。
应杨日天的要求,巴特尔在“龙舟筏子”的两翼各捆绑了一束芦苇杆作为“船帮”。高高立起的“船帮”围出了“船舱”,百姓就不会“湿身”,也可以运送怕水的货物。有人拿来木板作桨,看上去笨重的芦苇舟由于是空心材料制成,在“桨”的操控下在平静的神农河水面上居然进退自如。
杨日天哈哈笑的合不拢嘴,“就按这个样子做!”
王二牛早就分派好了人手,有专门去对岸割芦苇的,有专门负责把对岸芦苇拖回来的,有负责做苇索的,做芦苇束的,做芦苇蔑儿的,有专门负责最后组装的。
插着五芒星红旗的羊皮筏子和插着太极青天旗的芦苇筏子在河面上穿梭,拖回的芦苇堆成了小山。
孙一算是领略了一次什么叫几何级数。
一开始河面上只有不到十条筏子,
一个时辰后就变成了二十几条。
再一个时辰后就变成了四十几条筏子,大部分还是可以划桨的芦苇船。
后世经常说什么“制空权”、“制海权”,孙一觉的现在“制河权”百分之百拿到手了!
对岸运回来的芦苇扎筏子一时用不完,于是一条龙修了一个芦苇码头。就在军营外的河滩,百姓村庄南北大街的尽头,一条龙让人把芦苇束一层横一层竖地码了一尺厚,漂在水面上,这样筏子每次回来不用冲滩,直接靠在码头上就行。通往码头的街道尽头,有人用芦苇束扎了一个高高的拱门,插上了太极五芒星旗,颇有后世老火车站的感觉。
芦苇还是用不完,杨日天豪气冲天,用手一指对岸,“对岸的芦苇先不用拖回来了!那个苇沟、还有那个和那个,给我拿芦苇堵死了!这帮土匪不敢露头,我就把他憋死!”
状态提示: 第86章 一苇渡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