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战争与后勤保障﹙二﹚(1/3)
ps:就十七世纪的军队而言,除特殊情况外,不存在后方补给的概念,所谓的战略运动,就是从一个富裕地区运动到另一个富裕地区进行抢劫,绕无可绕的情况下,两群土匪相遇,才会发生战斗。有时军队连军费都不依赖国内提供,而是靠沿路征集获得,所以交通线对于战略运动的影响不大,唯一的例外是有时可以割断部队同新兵补充地域的联系。在这样的战争中,并不提倡有目的的、持续的军队运动,也没有“兵贵神速”的说法,因为那显然不现实,这对欧洲的战略思想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由于对堡垒的围攻耗费时日,而军队又只能就地抢劫,因此城堡的战略作用无限放大。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ea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更多支持!就十七世纪的军队而言,除特殊情况外,不存在后方补给的概念,所谓的战略运动,就是从一个富裕地区运动到另一个富裕地区进行抢劫,绕无可绕的情况下,两群土匪相遇,才会发生战斗。有时军队连军费都不依赖国内提供,而是靠沿路征集获得,所以交通线对于战略运动的影响不大,唯一的例外是有时可以割断部队同新兵补充地域的联系。在这样的战争中,并不提倡有目的的、持续的军队运动,也没有“兵贵神速”的说法,因为那显然不现实,这对欧洲的战略思想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由于对堡垒的围攻耗费时日,而军队又只能就地抢劫,因此城堡的战略作用无限放大。
在十六世纪后期到十七世纪初。一个强国的力量并不在于它的野战军,而在于成群的城堡;一个到处都有坚固筑垒城镇的国家,即使没有野战军也能够保持不败。欧洲的战争主要就是一系列周而复始的围城战。而深入敌国领土的战略进军,通常总是徒劳的。也只有在围城时。补给线的概念才有了实际意义。至少腓特烈二世就曾因为补给线受到攻击而不得不放弃某些战役。毛莱斯围攻奥斯坦德时,他的军队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不幸的是,守军同样从海路得到补给,结果这场围城战持续了两年之久。同理,除非发生围城战,否则不存在弹丅药补给的概念,士兵与火炮的弹丅药都是自己携带。而且携带量足够整场战争使用。因此历代军事研究者所提出的补给线这一概念,其实完全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五日行程制度”(军队与补给基地的距离不能超过5天,否则补给车队在往返过程中就会吃光运送的补给)也是补给线理论的产物。实际战争中经常发生连续10天以上的行军而且根本没有任何补给输送的情况。军队只有在短暂停留的情况下才会去寻找粮草,粮食到手后,整个军队立刻变成一个大的食品加工基地。而缓慢的行军速度,往往也是因为道路条件太差,而非要等补给车辆跟上。
另一方面,十七世纪军队的战略机动性又受到河流走向的严重限制,因为补给品沿水路输送要(比陆上拖运容易得多,尤其是攻城所需的大炮和弹丅药。几乎只能依靠水路运输。上吨的攻城大炮分解后至少要三十匹马拉,肯定会对行军队列带来巨大影响)矛盾的是,一个指挥官将补给筹集工作做得越好。他对水路的依赖性就越大。毛莱斯是水路运输的大师,当时的指挥官中没有人能象他那样善于利用水路,但也没有人象他那样离开了水路就难以作战。所以西班牙未能征服北尼德兰,是因为那里河川太多,而荷兰未能进军比利时,则是因为那里河川太少。当华仑斯坦和古斯塔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军队的抢劫已经彻底摧毁了欧洲的战争潜力,农业文明不能让几十万人再打上三十年了。为了摆脱困境,梯里尔着手一系列改革。重点是补给仓库体系。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采用过补给仓库的方式供应战争。但都是作为辅助手段,梯里尔则决心彻底挖掘这一方式的潜力。…
1、建立仓库补给体系
建立仓库补给体系。首先要准确地确定需要量,这需要在军队条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