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章 封王(1/3)
其实,秋风也是众头领们所盼望的。不是落叶漫舞的惊喜,也不是秋日凄美的遐想,而是收获时的甜美与怡悦。他们带着喜悦攀上颗颗成熟的果实,拥着成功跳上填满果实的竹筐,伴随甜蜜,添上快乐。给榆园呈现出无尽的甜美与芳馨,展示着“榆园果实遍地熟”的丰收景象。
众头领们对梁山王李青山的举动不免有些吃惊,心里暗暗提出疑问,他怎会接受一个稆朝廷的封赏呢?
到底怎么回事?
不妨我们先了解了解李青山来参加会议的目的。
说起李青山,又名李连堂,讳称李良才。
李青山,又名李连堂,讳称李良才。
对于他的身世,《李氏族谱》有比较明确的记载:“他六世祖讳泽民(字全福)迁至梁山西北十八里许耿楼村南李养渔村,七世祖兴成共生五子:养世、养俭、养义、养仁、养誉。明末清初,九世祖良才因抗粮打抱不平,受腐政所迫,揭竿而起,聚众数千人起义,治罪株连我族,故其八世祖养世迁居耿楼村(今属梁山县杨营镇),次支养俭迁居董家庙,三支养义迁居东李庄,四支养仁迁居尚领,五支养誉迁居王朝刚……”
李青山出身贫苦农家,以屠宰为业,曾拜靳庄武师梁开云门下习武,性格豪爽仗义,经常接济困危之人,民多依附。举凡散勇流寇、作奸犯科者来投,也都乐于招待,远近闻名。这使他结纳了不少党羽,为以后起义打下了基础。
清代宋起凤《稗说》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山左大盗李青山,弟明山,素为群大侠,兄弟皆具膂力敢斗,居常窝盗,凡河北、魏博、刑洛与淄青间,驰骑数十成群,掠道路行旅,夺县饷无忌。事发,相率匿青山兄弟所,青山复遣其党赂上下胥吏辈,故沉其案,日久渐阁。前党复山掠他所,千里外攫客物,数馈贻不休。家日益富,而肆恶日益剧。四方亡命徒,争投纳门下,日治酒食轰饮,所谋皆剽夺行事。青山兄弟视财轻,好结欢,无赖遇之者,不惜多金赠,故人乐为之用。”
崇祯十四年,山东、河南一带连年遭受干旱,加之蝗灾为害,疫病流行,粮食数年失收,人民衣食无着,生活窘迫,惨不忍睹。《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中云:“十四年,旱荒大饥,民父子相食,行人断绝”。《稗说》中也有记载:“崇祯辛已,海内大饥,石米金数锾,河北山左逆旅间,争相刲人饷客,客只身徒手匿足不敢前”。山东的农民起义也纷纷而起,距梁山较近的有:“十二、三年间,有开州人黄小槐者。自号顺天仁义王,有众一万二千,与东阿李云相应,焚掠临清、沂州间……”(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九)。“
十四年正月甲辰,山东土贼李廷实、李鼎铉陷高唐州。时山东盗起,东平、东阿、张秋、肥城所在皆贼。兖州二十州县,一时啸聚响应,惟济宁、滋阳无盗。京几道梗,省直饷银百万俱阻于兖州。东平州胥吏倡乱,迎贼入居之……三月,泰安土贼十万掠宁阳、曲阜、兖州……”(《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五)。当时的社会现状是造成李青山起义的主要原因,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形势,对李青山也有重大影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诱发了梁山李青山领导的农民起义。
李青山仗义疏财,帮助贫民买粮与戚家发生争执,一时怒起,抄刀砍死戚家管帐先生,并连杀主仆数人。事发后举刀盟誓,揭竿而起。李青山一呼百应,招集党羽,啸聚梁山。李率数万之众,攻城略池,所至州县,鼎沸数日不息。对李青山起义,《稗说》是这样记载的:“崇祯辛已(1641年),关西盗蜂起,中原数千里,兵燹所在皆是,青山同弟号召平昔党羽,掠取远近马匹兵杖,聚千人据梁山为窠,数出掠村镇州郡,官民时苦之”。而《东阿县志》在“平寇纪略”中却有不同的记载:“青山初,一屠狗儿。先是有王七者,逼于三年之旱,啸聚作劫,青山附之鼠窃……王七遂假号召,数几亿万,距水陆冲,皇华飞鷁之邮梗矣。守者不知可戢,乃具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