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庆王使者(4/5)
但是样貌依旧十分恭顺,看的出来是个会做人的人,始终能明白自己的定位,怪不得庆王能如此重用他。眼力劲爆棚的怀恩早就将一个椅子端到刘禅周的跟前,十分客气的笑道:“使者请坐。”
刘禅周冲着怀恩报以善意的微笑,点了点头,也是十分客气的回礼道:“有劳公公了。”
客气礼毕,宾主坐定之后,朱楧才和颜悦色地对刘禅周的使者说道:“之前,寡人与西方强国回鹘大战之时,瓦剌诸部趁机骚扰我肃国的北疆。若不是我皇弟及时派兵支援,我肃国的将士怕是要遭受巨大的损失啊。”
刘禅周微微向前欠了欠身,笑道:“殿下客气了。殿下与我王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又是连襟,殿下倾力大战回鹘贼兵,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之际,瓦剌竟然敢无耻地偷袭殿下的后路。我王是殿下的弟弟,自小又与殿下要好,岂能坐视不理?”
“哈哈哈,你说得对,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比不了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朱楧心中开怀,不禁仰头一笑,瞬间感触良多,之前读历史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帝王之家的尔虞我诈,手足相残,便认为帝王之家的人都像是李世民那样是眼中只有权力,丝毫不讲亲情的冷血动物,不过随着阅历、知识的增加以及穿越之后的亲身体验,他才感觉到这到底还是少数人。
帝王家的人也是人,是人都有良心,都有感情,只要你不去动他的切身利益,兄弟叔侄之间有什么不好谈的呢?就算吵两句嘴又如何?过后就忘了。
唐朝时期,唐玄宗的大哥就是将自己太子之位让给了只是三子的李隆基,李隆基对他也很是尊重,给他盖了很大的房子,并没有因为他是长子有着合法的继承权而要让他意外死亡。
明朝时,朱高煦造反之心昭然若揭,朱高炽也没怎么着他,要不是他最后作死,最起码安度晚年是没问题的。朱棣时期,也有几个藩王想打着拥力朱允炆的旗号来反对朱棣,朱棣只是将他们囚禁,并没有加害。
明朝末年的时候,魏忠贤与天启的皇后张嫣有了隔阂,他就想着利用自己手里的特务组织,搞点盔甲、书信之类的玩意儿,诬陷张嫣和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图谋不轨。
不过最后还是被他手下的亲信太监劝住了,那位太监劝他说:“皇帝为人虽然比较心大,但是对自己的家人是很好的,你直接对抗他的老婆和他的亲弟弟,到时候肯定会死无全尸。”魏忠贤想到当初自己对几个支脉很远的藩王无礼就遭到了朱由校的训斥,于是立即作罢,将之前的部署撤了回去。
不过这件事也使他和张嫣以及朱由检结下了梁子,同时也在朱由检心里留下了个权奸的印象,为之后二人合谋搞掉魏忠贤埋下了伏笔。
不过这事老魏也挺冤枉的,在他眼里朱由检将来无非也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藩王,对他形不成威胁,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春秋鼎盛的天启皇帝竟然会因为意外落水而死,生前还没有留下子嗣,只能由他唯一的亲弟弟朱由检继位。
都是命啊!
根据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记载,慈禧太后临死之时召集所有王公大臣在殿外伺候,这时恭亲王的儿子溥伟满以为慈禧会立他为新皇帝,因为他是溥字辈的最长者。于是他就满心期望的跪在殿外等着老佛爷的召见,没想到看到的却是溥仪被太监抱了进去,这才明白自己完全没戏了。
这位溥伟脾气的也不是太好,眼见自己的皇帝梦泡汤以后,气得破口大骂,咆哮大殿。按照律法的规定他这完全就已经够得上大不敬甚至心怀不轨之罪了@ù褥在内的人都没有追究,给出的理由是念在他父亲恭亲王之前的功劳的份上,让他改过自新。
但其实,主要还是亲情在起作用,愿望没有达成之后骂两句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骂他一顿也就算了,一家人没有必要为了这样的事搞出血光之灾。
众所周知的是,清朝自康熙之后是不立太子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每一位皇子都有竞争皇位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