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四方灭金策(1/3)
在这处不知名的草镇上胡乱用了一点吃食后,武好文、何栗、秦桧等人,又踏上了往白波镇而去的行程。白波镇是武好文的老家,镇子上还有武家祖宅,不过却没有什么人住了。
自从武好古在燕地割据,生活在洛阳白波和京东商市附近的武家人,就陆陆续续去了天津府和燕山府。武好古则把自己的土地拿出一部分分给他们,还开设了白波家塾{蒙学}和燕山书院{小学,位于后世的北京动物园}供武家子弟读书上进。
武家人走得差不多了,土地当然也陆续发卖了。洛阳这里,种田人虽苦,但是官僚家族却多,所以土地还是很容易出手的。
坐落在白波镇中心的武家祖宅并没有卖出去,由武好文出钱维持着。
白波镇上的情况要比附近的草市好多了,甚至比十几年前还要繁华。这里是大运河在西边的终点站,江南绢、天津布、定州瓷、燕山铁、辽东面什么的,都会由纲船一船船运来。然后再由陆路向西贩运,直到遥远的七河之地。
现在陆上丝路的走向再一次发生了变化,不走北方草原了,而改走洛阳—京兆—灵州—凉州—西州—碎叶这一线。
不过这条丝路对于寻常的麻布土绢并没有什么用。因为通过水路大批运到白波的江南绢、天津布在价格上并不比洛阳本地的绢布昂贵,东西还好得多。
所以丝路的重开,也没有为洛阳乃至整个河南府带来多少繁荣。
实际上,就连河南府的官府也收不到几个过税。因为现在行走丝路的商团,大部分都是跟着凉国的使团行动,以朝贡的名义逃税。而大宋朝廷也乐得用经济利益拉拢河西的凉国。
武好文等几人在镇子上转了转,就到了挂上了好多块“进士门第”牌匾的大宅门口——武家这十几年来,倒是出了一批进士。不过因为武好古的牵连,官运大多不好。但是武家在洛阳的门第倒是节节高升……谁也不知道他们家什么时候就又是皇族了!
武家宅门外面有几排拴马柱,柱子上拴着几匹驿马。
一个武家的管事站在门外,看见武好文到来,马上就上前行礼道:“二老爷,进奏院来人了,有诏书到。”
“诏书?”武好文一愣,“进奏院的官人在哪儿?”
“就在大堂候着。”
武好文回过身对何栗、秦桧二人拱拱手,“文缜、会之,劳二位先去内厅稍候,待我先去接旨。”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既然皇帝有旨,当然得去接了。不过这份旨也不是宣麻大诏,只是授武好文为鸿胪寺少卿,龙图阁直学士。
元丰改制后的鸿胪寺是个专管招待四夷的衙门,不过职事常被枢密院和国信所侵犯,渐渐沦为一个清闲衙门。但是在大周立国并且向大宋派出特命全权公使后,鸿胪寺就回了春。成了大宋驻外使节的派出机构。大宋第二任驻天津公使王黼就挂了一个鸿胪寺少卿的差遣。而大宋派驻凉国、夏国、大理国的使臣,则一律加授鸿胪寺丞。
由于驻周国的王黼刚刚上任,不可能马上换人。而且也不可能让武好文去哥哥那里当公使。所以接到诏书之后,武好文就明白自己要去大金国出使了。
送走了进奏院派来的进奏官后,武好文就去内厅见了何栗和秦桧。他嘴上也没有把门的,就把自己猜想的将要出使大金国的事情和他们俩说了。还问秦桧想不想作为使团随员走一趟大同{何栗是状元,自有一份大好前途,不会选择出使}?
“学士要出使金国?”
“朝廷请学士出使,是不是和最近北虏扰边有关?”
两个新科进士都刚刚做官,还没有领授差遣,接受官场打磨,正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儿。听了武好文的话,便打听起来了。
“应该和北虏扰边有关,”武好文拿起茶碗饮了一口,“金国以阻卜、萌古袭边,多数是为了图财,给些许岁币便能了事的。”
新科状元何栗摇摇头:“又要给岁币?民脂民膏,得来不易,为何要送给虏寇?金国能有多强?难道还强过契丹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