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瞳仁里的十字(1/2)
回到云州,谢新芳跟随学校的老师旅行团出门还没有回来,这次学校搞了个大动作,去云南12天,不去的没有补偿。
谢新芳当然不愿吃亏,加上徐畅然上次给了5千元,以及不再从谢新芳那里拿生活费,让她也有了出远门的豪气,兜里揣了一千元就和同事们走了。
谢新芳回来,徐畅然打算再次上交一万元,理由还是小说改编剧本之类,毕竟这次去燕京参加夏令营,是有成绩的。
徐达国因为机械厂合并的事情,心情不太舒畅,徐畅然去商场买了两瓶酒,一瓶剑南陈,一瓶酒城老窖特曲,每天晚上都和徐达国喝一点,徐达国也不愿做菜,徐畅然就去商场买卤牛肉和凉菜,用来下酒正好。
徐畅然隐隐约约提到当保安的事,徐达国没有听进去,看来他还想着出现奇迹,说不定还能在机械厂看大门呢,虽然仓库肯定是呆不住了。
天气炎热,徐畅然白天不出门,在屋里写小说,构思情节,晚上吃饭后出去逛一逛。
出于多走路、锻炼身体的目的,徐畅然故意走得远一点,走到云江边上,平常很少去,现在才发现,夏天的傍晚在云江边走一走很舒服。
在河堤上走一走,对于构思小说而言,要比在家里转圈更管用,不少情节都是在河堤上散步时跳出来的。
河堤的某个位置,还有一大排石梯通向江边,到石梯最底部可以玩水。徐畅然有时坐在石梯上静静地看着江边,更多的时候,嘴里啃着一片西瓜。
夏天的傍晚,来江边消夏的云州人很多,河堤上熙熙攘攘,石梯子上坐了很多人,人气一旺,生意就来了。
有个中年汉子,每天傍晚用一个小拖车拖一堆西瓜来到河堤上,把西瓜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摆在拖车上,三毛钱一片,分量刚好,徐畅然吃一片足够,吃两片嫌多。
每次来江边,他都到中年人的铺子前买一片西瓜,坐在石梯子上慢慢啃。
买的次数多了,中年汉子也把他当老顾客对待,有些特殊待遇。钱一交,汉子就指着一片西瓜,有时还说一句“这个甜”,或者“这个是翻沙的”,徐畅然就顺着所指拿一片。
有一次没听从汉子意见,随便拿了一片西瓜,吃起来觉得寡淡,徐畅然这才知道,西瓜还是甜的好吃。
随便哪一行,都有窍门。卖瓜也是,虽然三毛钱便宜,但如果一个吃客连续几次都吃到不甜的瓜,他可能就不想在汉子手里买瓜吃了。
不过中年汉子的卖瓜生意还行,徐畅然大致估计了一下,天气特别炎热的时候,他能卖出十几个西瓜。
不仅中年汉子一人,还有他看上去满70岁的母亲,一个黑瘦的老人,跟在小拖车后面一起来的,有时还帮着收一下钱。
就算能卖出20个瓜,又有多少钱呢?徐畅然没细算,好像没有多少,但对中年汉子来说,这个收入应该不错。河堤上还有卖水的,毕竟来消夏的人很多,又不方便带水,口渴时就买水买瓜,而三毛钱一片的西瓜比瓶装水更有吸引力。
一个字,卖。抓住市场的特点把东西卖出去。
徐畅然这部小说如果能卖出去,收益将超过以往所有小说的总和,它是按照欧美畅销小说的路子走的,风险也高,毕竟市场主体是华国。徐畅然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小说完成,他的优势是时间,即便这部小说失败,也无所谓。
小说的发展是这样的:
记者宋国梁回想起和机器人3572对话中的一个细节,即他感觉到机器人的其他地方和人类很像,但眼睛有区别,他在对话中曾凝视机器人3572的眼睛,感觉到瞳仁中没有镜像,也就是坐在机器人对面的宋国梁的人像。
当时宋国梁并没有注意到,回到报社后才回忆起来,他觉得自己没有在瞳仁中看到人像,而是隐隐有一个十字。作为退伍军人的他对这一情况感到很不舒服,十字让他联想到枪口上的准星。
这是不是一个设计上的失误?毕竟眼睛是一个重要部件,这种设计会不会使得机器人和人类交流时出现问题?
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