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段纪明欲挖墙脚(1/2)
党人,如果放到明末类似于后来众正盈朝的东林党,当然东汉可没有党争,有的只是党人与皇帝争权而已。后世曾言东汉亡于桓、灵二帝宠信宦官,其实不然,汉代宠信宦官的皇帝不在少数,为何偏偏只桓、灵二帝被骂?盖因党锢而已,后世史书多为儒家学者撰写,其写书初衷便抱有一定对士人党人的同情,不说灵帝的谥号是后来士人团体报复,只谈桓帝谥号。
中国古代所有帝王死后都会被上谥号,汉桓帝也是如此,他的谥号“桓”代表了朝廷在他死后对他的官方评价。“桓”可绝对不是恶谥,按《逸周书·谥法解》:“辟疆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不说桓帝时期,汉羌百年战争结束多为其功,便是欧洲派遣使节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外交,也不是后世很多拥有美名的皇帝可以比的。
你能说汉桓帝是个坏皇帝?他的一生,其实是勤于政事的一生,也是武功赫赫的一生。导致他死后蒙上恶名的,正是由他掀起的第一次迫害士大夫的党锢运动。
就像现在的朝堂一样,朝臣除了依附宦官一派外,便是党人或者心慕党人之人,便是少数官场老油子也是对党人心生同情,是以即使经过前后两次党锢之祸,党人依旧是朝堂不可小觑的势力,东汉立国种下的恶果在这时候已经逐步显现了。由此,也可看出党锢之祸,除了皇帝受了宦官谗言以外,未尝没有清除党人势力的原因。
现在,竟然有人奏疏要将党人已经为其免罪,大赦天下之后还乡的苏不韦重新审理,这不是赤裸裸打党人的脸还是如何?
一言激起千层浪,朝堂诸公纷纷向此人望去,待看到其人时,纷纷怒视皇帝身边宦官,因为其人本乃无名之辈,却因攀附宦官而得议郎之职,现在出言,不是宦官要再次挑事打击党人吗?
党人怎能忍受,苏不韦一事是已逝“八顾”领袖郭林宗出言定义其无罪,是以纷纷谏言此事不妥,而宦官一系,见那议郎上奏,只以为乃是张让、赵忠等人吩咐,因此极力请旨彻查,一时间朝堂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无力控制的刘宏直接退朝这才稍安,只是事情已经出了,党人会看在皇帝面子上放过宦官吗?
就在朝堂诸公下朝窃窃私语,讨论如何应对宦官反击时,司隶校尉段颎则一言不发,他在考虑如何向皇帝请奏惩处苏不韦。本来苏不韦拒绝其征辟,让他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已决定派人灭之,未想今日竟有如此良机,若是朝堂之上定其罪,报仇岂不是轻而易举?
伏泉知道此事,心中松了一口气,只要朝堂注意力不放在宋酆兵败便好,待得外朝与宦官争论完,估计宋酆也该用一场小胜堵住众人之口了。至于那谏书议郎,在他看来应是宋后安排之人,而为何其依附宦官,只有其自己知道了。
时光悠悠,朝堂纷乱之事对伏泉来说为时尚早,他说到底只能算是一个最高领导人钦点的预备官员,纵使有事他也难以插手。
夏日炎炎之季,出门一趟,豆大的汗珠便会浸湿衣衫。百味坊里,朱红华贵的屏风里,伏泉捏着自己手中的棋子,一动不动,看着棋盘手中的木质棋子,不断摩挲,脑子里隐隐冒汗。前世今生他本就不是下棋好手,这一世来还是和贾诩学习切磋的,可惜估计是没这方面天赋,两人对弈总是败多胜少。
宽大的围棋棋盘上,纵横分界不过十七道,毫无美感的木质方形棋子,已堆满了近半棋盘。对面之手气势如虹,攻势汹汹,每每伏泉苦死若久,刚刚落子,对面之人也迅速落子,令其颇有招架无力之感。也是,自己一臭棋篓子,怎么是贾诩这毒士对手?
此时已过百手,眼看就要再次认输,可伏泉又一次被贾诩打败哪能服气?你是历史名人,乱国毒士由如何?现在也只是我的太学好友而已,抱怨了声有内急,需要出去排泄,起身走时像是无心之失一样,坐得久了,反应不便,“哐当”一声,一个没站稳就倒向了棋盘,把眼见分出胜负的棋局打乱。
贾诩眼眸一挑,怎能不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