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里北地羌乱(1/2)
光和三年七月,凉州北地郡太守皇甫嵩、护羌校尉田晏急报,北地境内先零羌人复叛,形势危急,请朝廷调兵支援。
朝会时,皇帝刘宏大怒,斥责羌人无义,降而复叛,随后遍观诸军,令巴郡太守伏泉行征北将军事,以越骑校尉段颎为辅,合巴郡兵、越骑营二部兵马五千人赶赴战场往援。
“终于来了吗?皇甫嵩、田晏的这份急报倒是巧的很,也不知有几分可信度?”不其侯府中,接到朝廷任命,伏泉听完小黄门所传圣旨这样感慨着。
本来伏泉就已经通过贾诩的书信知道刘宏要北征的全部计划,自然知道这计划有一个关键点是要伪造羌乱,让朝廷派出一支偏师以平乱的名义出京,然后从凉州先灭西部一部鲜卑,再逐步蚕食,彻底将鲜卑送葬的计划。
现在好巧不巧,皇甫嵩和田晏就出了急报,仿佛读懂了圣心一样,上奏了先零羌降而复叛的事情,请求朝廷出兵支援,真是瞌睡送了枕头,刘宏还正好骑驴下坡,派了兵马名正言顺的出京,还不用怕被人怀疑,说来就让人觉得有鬼,猫腻不浅。
其中,最让伏泉怀疑这是有预谋的,就是这份战报急短,一句具体的战事描写都没有,只有一句“形势危急,请朝廷调兵支援”。这句话说白了就和没说一样,想想北地身为大汉边郡,常年与鲜卑、羌等异族交战,郡内郡兵自从汉羌百年大战以来,一直扩充,此时有兵数万不假,而且还是大汉最精锐的上过战场最多的部队,如果这样都“形势危急”的话,就派伏泉这只数千人的偏师去估计用处也不大。
不过,牢骚归牢骚,怀疑归怀疑,既然受诏,伏泉就得执行。一日之内,大军就已拼凑完整,只是很诡异的是段颎带了越骑营五千骑而来,再加上伏泉这里的三千步骑,凑在一起就有了八千人,这人数就已经不对了。
伏泉麾下的巴郡兵有三千人,是因为前段时间阅兵前,伏泉上奏麾下兵马人数需补充,请旨令巴郡司马韩当携兵来京,刘宏随即批准。然后随着旨意下达,在伏泉行冠礼前,韩当为了赶上参加伏泉的冠礼,快马加鞭,带着三百余名会骑马的板楯蛮兵入京,这才使伏泉麾下巴郡兵满足三千之数。
当然,本来伏泉入京前所剩兵马有两千八百余人,加上这三百多人,应该已经过三千才是。之所以人数减少,却是因为经历大战,多出来的那些兵卒多因为伤残过重,根本无法上战场,或者说无法再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
深知一支军队需要精锐兵卒的伏泉,最终也只能忍痛遣散众人,在朝廷依律给足安家费后,若愿意回乡的,伏泉又私下贴了一笔钱,让他们安心回乡;不愿意回乡的,伏泉便让不其侯府收留,还有武艺的人便被他留府中看门护院,无法拿兵器战斗的便派往琅琊郡不其侯伏氏的庄园里管理庄园养老。
最终,和伏泉想的一样,这些人都留了下来,并无一人愿意回乡种地过日子,毕竟,东汉实行的职业兵制度,除非你不能拿起兵器打仗,不然一辈子都得打仗。他们之中,无乱世可以行动的还是不能行动的,从被伏泉招募开始,就没有再相过回乡种地,安稳生活。
现在,在回乡和就此留在不其侯府为属下,自然选择后者,毕竟,就算拿了钱回乡,也不一定能过的更好,不如就在不其侯府里,起码有伏泉这个爱兵如子的将军会照顾他们。当然,伏泉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这一番无心之为,传到麾下兵马耳中,却是更加令得兵卒效死。
闲话少扯,既然兵马已经集结,伏泉也懒得过问段颎多带兵马的事情,在领齐了刘宏让吕强送来西邸送来的财物作为犒军赏赐后,大军便随着他一声令下,出了雒阳城。
此刻,在遥远的北地郡郡署里,大汉北地太守皇甫嵩正与护羌校尉田晏,在郡署一僻静屋子里秘密商谈,讨论即将而来的北征一事。
“皇甫北地,此番俱名一事,多谢相助。”
田晏诚恳的和皇甫嵩谢道,三年前他因事获罪,当时就想要和夏育等人上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