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传国玉玺与篡汉论(1/2)
何咸举荐徐荣为九卿之一的太仆,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徐荣算是保皇派的武人,忠君思想比较重,九卿对于他而言是个难以推辞的诱惑。徐荣调任九卿之后,其麾下的两万西凉铁骑,何咸准备一分为二,全铠铁骑部分准备交给张辽,并入并州飞骑所属;另有一万轻骑,则直接交给庞德统帅。马腾军撤退之后,庞德终于开口愿降,成为了何咸军的屯骑校尉。
谋士阵营中,郭嘉从卫将军长史拜为军师将军,代领南阳郡守之职。徐庶继续领南郡郡守,负责在荆南五郡扩展南阳发展模式,争取将南阳郡的势力完全覆盖整个荆州。
司隶校尉部以函谷关为界,一分为二,西部委之以长安令钟繇,主要以屯田,休养生息为主;东部委之以洛阳令李严,主要以建设洛阳城,安置白波贼兵,吸引流民为主。自西凉军降何的消息传至洛阳,以杨奉为首的前白波贼首领再也不敢蠢蠢欲动,洛阳地区压力大减,也就此安定下来。
程昱从洛阳抽身,成为骠骑将军长史;贾诩则由卫将军军师祭酒,成为了骠骑将军府的军师祭酒。
举荐表上奏之后,皇帝的任命却迟迟不下来。何咸入宫打听,却知道宫内发生了一件大事:传国玉玺不见了!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与传国玉玺一起不见的,还有掌印太监。再逐一询问当天执勤的羽林郎,最后一次见到掌印太监,是司空刘表离开未央宫之后不久。掌印太监手持天子诏书,出宫办事。此后,再未见过掌印太监。
何咸暗道一声“不好”,瞬间锁定嫌疑人:司空刘表!但此时,距离吕布、刘表引军离开,已有三天的时间。就算派兵追击,也是鞭长莫及。何咸懊恼不已,轻视了刘表。贾诩却出列宽慰道:“皇帝失去了传国玉玺是大害,与南阳军而言却未必是大害;关东诸侯得到了传国玉玺,貌似有大利,实则隐藏了极大的危险。”
“此话怎解?”
“传国玉玺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他与皇帝”受命于天“的继承性相统一,才显得独一无二。当今天子失去了玉玺,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德能不彰,失去了上天的庇护。骠骑将军一则可以取汉而代之,二则可以借此为理由,代天子讨伐所有觊觎传国玉玺的诸侯,此乃大义所在!”
“代汉自立之事休要再提起,本将得先帝之厚爱方有今天,终我一生,绝不篡汉!”借着贾诩挑起的这个机会,何咸索性将这个问题先明明白白地知会麾下所有的重要将领。因为随着南阳军的不断发展壮大,个别将领心中产生了不好的预期,他们希望何咸能够篡汉而代之,从而成为从龙之功臣。
但何咸从未有代汉的念头,陈汤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早已经深深烙在何咸的心中,他只希望大汉能够千秋万代流传下去,只希望汉族可以屹立在世界之巅,只希望所有的汉人能够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亲手建立这样一个更和谐更强大,能流传更久远的大汉帝国,比单纯当一个皇帝,要有趣的多。
有人说,当了皇帝,你就可以为所欲为,建立自己的秩序了啊?恰恰相反,真正想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秩序,必须摈弃当皇帝的念头。因为皇帝本身,就是一个最大不公平的存在。一旦登上了那张龙椅,那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被拉入到一条条规定好的轨道之中。皇帝是天下百姓的,是文武百官的,唯独不是皇帝自己的。中国的历史发展,为何总是陷入一乱一治的怪圈,跟许多人争抢着要当皇帝不无关系。何咸认为,只需要带领着汉人跳出抢着当皇帝这个怪圈,大汉的寿命一定会更加悠长,汉人的历史必定可以更加辉煌!何咸的心中,早已有了一定的计较,他想建立一个更稳定的政治体制。皇帝要有,却只是汉人精神世界的象征。难度要比篡汉更加困难。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何咸能够最终击败曹操、袁绍、袁术等一众竞争者的基础上,唯有胜者,才有定这个世界规矩的权力!
”关东诸侯之论,又是何解?”何咸再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