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慷慨陈词(1/7)
我看效果不错,王公大臣们不再嫌弃我人微言轻,都洗耳恭听,大受鼓舞之下,继续滔滔不绝,口如悬河的在金碧辉煌大殿之上,在众目睽睽中肆无忌惮的说起来:“第三,小人想谈谈我们大宋官员的俸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当务之急,不得不谈。自从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中称,宋朝官员俸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之后,大家都认为我们宋朝官员俸禄最高,他们都说历代官吏俸禄之厚莫过于我们大宋,其实我们大宋开国后直到先皇元符年间,官员平均工资只相当于盛唐官员的五分之一,还经常不能发足。等《澶渊之盟》签定后,从大中祥符二年起,终于各级官员开始大涨工资,大宋的工资制度,也就基本确立下来。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类,也就是基本工资加各种奖金补贴,不过我们大宋还有个叫做省陌的惯例,也就是说,到手的工资只会发标定的百分之七十七,而且到手的工资也并不全发钱,二分现钱,一分折支,这样算起来,钱就更少。
确实我们大宋的绝大部分官员听上去很富裕,看起来也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却所剩无几,所以大部分朝廷官员其实很穷。我们可以看看一些名人名言,比如先皇时期的杨亿自称曾糊口之不及,汉臣饿且欲死,难免侏儒之嗤,李宗谔禄廪不足以给婚嫁,王旦前后资借之甚多。杨亿还贵为知制诰,李宗谔还高居翰林学士之位都自顾不暇,下层官员就更惨不忍睹,放眼望去,有穷得与妻采野蔬杂米为薄粥以疗饥,欲去官卖药的,有亲属多贫,不能赡养,闻岭南物贱,因求其官的,有死后家人贫不能归,乳妪挟二子行丐于市的,有卖女儿以为归葬计,数不胜数,比比皆是,不可计数。即使做到宰执,也不能保证子女生活无忧,晏殊之子晏几道就过得十分清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吕夷简为相时意气风发,儿子照样缺钱花,还不得不沦落到变卖宅院到地步。为什么宋朝的官员这么穷?养家糊口都困难?”大家脸上一脸莫衷一是,不知所云的感觉,特别是朝廷上还有些大人面面相觑到看着我,不知道我从何而之他们的这些家庭隐私。
我继续声如洪钟的说:“那么大家知道吗?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首先在于我们大宋提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提倡科举考试后,门阀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大批寒门之士走进仕途。凡事有利必有弊,虽然许多出生贫寒之士,出官为相,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但是相比之下前朝官员多出身门阀士族,衣食无忧,有家底,无须靠俸禄养家糊口,现在官员却普遍家底薄,家庭负担非常重,即使收入不菲,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分。宋朝之前的官员,是官二代富二代,不指望靠工资过日子。而宋朝的官员是典型的凤凰男,一个人挣钱家人一起花。其次和大宋待选制度有关。同一个职位,与几个人相关,人浮于事。还要安排几年一考,只有通过考核后再给你安排下一个工作,待阙的时间一般还比较长,王安石就称盖七六年而后得三年之禄。也就是说,九年中其他六年闲着没钱。再次是我们大宋无论俸禄还是物价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化的,总体来说,俸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的涨幅。
如果说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国策,毋庸置疑就是我们的宋朝的高薪养廉国策,它看上去很美,其实问题多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特别是这种政策下的大宋朝廷的高级官员和底层公务员的差距非常悬殊。不同级别官员,贫富差距天壤之别,冰火两重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只有极少数,极个别的中央宰相级别官员拿着巨额高薪,而大部分基层官员其实清苦无比,比如县令一级,大县的县令基本工资也就不过20贯银子,当然基层官员的补贴也很丰厚,但官员任职,拖儿带女,养老扶幼,经济负担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无以为继。”
我继续振振有词的说:“对了,小人手里有张大宋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