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如此邻里(1/3)
正因为贫穷,大山里面的年轻女子一个个千方百计往外嫁,而里面的男子却一个比一个难以娶到老婆。男子能够在适龄的时候娶到本地适龄的女子,绝对是一件值得他以及他的家族自豪的一件事情,甚至是村里的荣誉,能被周围邻居津津乐道夸奖好几年。
至于外地女子嫁进去,根本不可能,等于去月球找大熊猫一样。
本地适龄男子难以娶到本地适龄女子,自然也就意味着当地婚事难定、娃娃亲多、悔婚的多、彩礼负担重等等在外面难以理解的情况。
同住汤家庄的汤家和邓家的矛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汤家庄里汤是大姓,农户一半以上都是姓汤的。汤石坪就是庄子里一户普通农家的主人,他家住在庄子中心位置,有儿子四个:大儿子二十七岁,已经成家分开居住。二儿子二十五岁、三儿子二十三岁、三儿子二十一岁、四儿子十九岁。他们一个个长得马高马大孔武有力,但一个个都是一餐吃半斤米都不带喘气、不愿意抬头的主。
邓鲤鱼也住在汤家庄。邓家的邓姓在这个村子里很少,他家相对来说是外来户,住在村子旁边的半山腰。他夫妻两人加上一对儿女以及一个老娘一共五口人,侍候着两山间的一口鱼塘和一亩多水田过日子。
邓鲤鱼和汤石坪两家以前并没有多少交集,最多也就是两人走路碰巧面对面的时候,两人打一声招呼,喊一声老汤或老邓,最多就是相互敬一支烟,然后就各忙各的了。
可是,当两家的孩子慢慢长大后,他们的交集就来了。原因嘛很简单:邓家的女儿长大了要找婆家,而汤家的儿子长大了要娶媳妇。
这还不是主意原因,主意原因是:
邓鲤鱼前几年在清理鱼塘底部淤泥时扭伤了腰,再也不能干重活,这在农村相当于一个废人。而他老婆本就体弱多病,最多在家里洗洗刷刷煮饭喂猪。他的儿子和女儿则在学校念书。他的老娘七十多岁一直得肺病,吃饭都需要别人喂……,总之一句话,邓家迫切需要一个壮劳力帮忙生活才能维持下去。
汤家则是三个儿子打光棍,急需女人嫁进来。
于是,邓鲤鱼和汤石坪一拍即合:邓家把自己十七岁的女儿嫁给汤家最小的儿子做老婆,汤家则安排这个娶邓家女儿的儿子在农忙时期或捞鱼的关键时期到邓家做事。
因为邓家负担重,家里农活多,仅仅靠汤家一个儿子临时帮忙还应付不了,就让他自己的儿子辍学在家里做农活。
本来这么安排还算不错,邓家至少不再着急自家的鱼塘和稻田没有人理,而汤家也完成了百分之五十的娶儿媳重任(大儿子早就成家)。
可是,邓家的儿子却不愿意辍学回家做事,因为他在学校的成绩不错。况且他身体瘦小、力气单薄,应付农活非常吃力,加上念了书的他眼界宽了,知道自己窝在农村的话不但没有任何前途,而且很可能连老婆都找不到一个,只能打单棍。
于是,聪明的他请求自己的班主任老师一次又一次上门做他父亲邓鲤鱼的工作。
班主任老师也确实舍不得手下聪明的学生就此辍学种田,立即跑到邓家说邓远方是他所教的孩子中最聪明最用功的孩子,如果让他参加高考,他一定能考上大学,将来一定能光宗耀祖,一定比在农村有出息得多。
可如果让他在家里干农活,也就是勉强填饱自己家人的肚子而已,就凭邓家的情况,凭孩子的身胚,将来铁定没有女子愿意嫁到他家来,到时候非得打一辈子的光棍不可。邓家可就绝后了。
邓鲤鱼看着个子矮小、体格单瘦的儿子,心里矛盾极了。思考了很多天、最后在妻子的劝说下,他强撑病躯到了汤家,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汤家的二儿子为条件,请汤家的二儿子住到他家,一年从头到尾他家做农活,但不用入赘,只要自己的儿子邓远方高中毕业(如果考不上大学)或者大学毕业有了工作,自己的女儿就跟着汤家第二个儿子回到汤家,邓家的农活就不用汤家的儿子帮忙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