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美丽的你 十二(1/2)
在北影的学习生涯,将肖岚的很多不足都填补起来,她再回来看自己拍过的微电影,分析总结,才发现这部微电影出类拔萃不过是因为其它的竞争者作品的业余。
真正的优秀导演是很少拍微电影,而微电影的商业性比较浓厚,最早又是使用于商品宣传的广告。
导致微电影的作品参差不齐,所以一部只要认真拍而运用一定的技巧,都可以成功成为“标杆”。而真正的大导演根本不屑于这种名头,才不会进入微电影的圈子。
肖岚的微电影火起来,她的运气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等肖岚回去审视自己创作的每一个细节,才发现这部作品显得稚嫩幼稚。如果硬要形容,就是像是学到了高中数学的反比例函数在回头去看看小学的加减乘除后的态度。
这也加重了肖岚内心的谨慎,跟的人多了,面对众多优秀导演的实力压榨的同时,她也在高速成长着。两年从北影毕业,影视公司的邀约就直接寄了过来,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还是靠了导师的关系。
肖岚也开始筹备自己在意义上第一部电影,出师之作。
制片方已经买下了原创的主权,成立了剧组,让肖岚来担任主导演。
故事的基本内容出现在战乱时期,一家人在躲避战争的时候走散,父母已经死去,三个儿女分开零散,过上了不同的人生。
二十年后,三人有在一次巧合中相遇,结局哑然而止。
整体的故事有一种年代感,伤感的基调贯穿整个电影,三人分离再相遇,过了不同的人生变成了不一样的人。
故事背后的主题也发人深省,看完原版的小说不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复杂。
制片人选的故事是好故事,但如果摊上一个能力不怎么样的导演,整个故事都会毁了。
很多的艺术创造者都可以从其第一部作品中看到原创人未来的发展痕迹,第一次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原创人的思想,而这些现象经过长期的发展又被人称作风格。
从肖岚拍微电影选择的类型来看,她走的定位只能是电影。主要是在环境时代大格局下讲述故事,这个故事又有合理的悲剧性,从细微之处体验人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肖岚的风格正好跟制片人选的故事吻合,虽然肖岚只是个新人,但制片人也愿意给她一个机会,邀请她来主拍这部电影。
总导演请了个新人,虽不是默默无闻,但对电影前期准备的宣传不是很有利。为了为电影造势,制片人在选副导演的方面下了功夫,请了一个风头正盛的侯嘉松导演。
侯嘉松的主要作品都是电视剧,康看过这个故事后,他自荐当副导,以此作为自己进入电影业的试水。可他知道了压在自己头上的总导演居然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心中暗自不悦却也没有说出来。
于是,他在整个剧组第一次集中的时候就故意的缺席了,他的用意不善。
肖岚和剧组的主要人员都在影视公司的讨论室里面聚集。几乎所有的人都到了,可唯独缺了一个“副导”。
肖岚根据名单点好人数,耐心的坐在原位等待了十几分钟,确定时间已经过了,可对方还没有来。
肖岚没有副导演的联系方式,第一次集会就迟到,她对这名副导演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她决定先开始让大家讨论一下故事,和编剧组为故事构建一个大致框架,等到副导演来了才商讨关于镜头切换之类的问题。
“人来得差不多了,我们先开始看看手头向资料。”
“大家想必已经提前看过了整个故事,心里面有了底。”
“我们先要是讨论一下剧本的基本脉络,给它一个框架,之后的细节再慢慢补充。”
肖岚数发资料,大家轮流传送,把手上了资料进行阅读。肖岚知道自己担任导演的位子,一开始把故事拿到手的时候,就已经将故事的主要情节给划分出来,剔除多余的部分,进行筛选。
一部电影撑死也就两小时,必须在两小时内浓缩一个三十多万字的故事,时间线跨越二十多年。把整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