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城门(1/3)
金陵城唐宫殿内,唐王李煜坐在龙椅上,两鬓结霜、眉眼炯神。此刻,他虽贵为唐王,内心却甚是焦虑。一早便召集朝中文臣武将在殿内商议宋军集结边境一事,适才吵得不可开交,几乎人人皆言降宋,却鲜有人肯献策应战“十人有九人言降,竟无一人明白朕的用意?”李煜如是想着,愁眉不展。长此以往,恐怕只需二三年的光景,这奢华的宫殿便归了宋帝所有。
“报,太子求见!”一名宫人上殿禀报。李煜抬抬手道:“宣!”片刻之功,太子李仲寓紧跑两步上殿跪拜施礼道:“儿臣拜见父皇!”李煜示意他平起身来,李仲寓继续道:“方才见诸位大臣面露喜色,可是商量出了退敌良策?”李煜摇摇头道:“面露喜色?我看这些人巴不得早一些亡了国,好在新主子面前摇尾乞怜吧!”
李仲寓先是一愣,而后道:“父皇的意思是,这些人主降?”李煜听罢,一拍桌案道:“何止是主降?他们主张早降!”说着,一指宫门外道,“宋兵刚集结在边境,他们就要投降。若是宋兵打了过来,他们还不得割下朕的脑袋,去献给宋帝?”李仲寓听罢,瞬间沉下脸来道:“父皇,咱们都已经自降身价改称‘唐王’,他宋帝还要怎样?”
李煜叹口气道:“他是想要朕的这江南一隅啊!”说着,看着李仲寓道,“其实,别看朝堂之上这些人说投降,可还真有人给朕上来密折要求一战的!”说着,挥挥手道:“来人,将奏请呈上!”话音刚落,两名宫人便用木制托盘将三尺来厚的奏折呈了上来。李煜拿起最上面的一本道:“这本是李建威将军所呈请战之奏折,上面提到了几个名字。朕平日不甚了解军务,你替朕下去考察一下吧!”说着,拿起第二本奏折继续道,“这本是你弟弟所写关于我唐国境内帮派势力分布情况,他常在民间行走,这方面情报倒是掌握详尽。你看一看,有没有什么民间帮派可以为朝廷所用。”
说罢,宫人将这两本奏折递送到李仲寓的手中。李仲寓点头称是,将两本奏折打开仔细阅读了一番。看过之后,不禁点头笑道:“李将军素日不善言辞,没想到心中倒有如此报国之心,难能可贵啊!”说着,将两本奏折放入怀中继续道,“弟弟的这篇折子也十分用功。平日里我们总是拿他打趣,说他不务正业。看来,他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联合上帮派的势力,确是一个好办法!”
李煜点点头道:“奏折里提到了一个帮派让朕印象深刻,就是那个什么芳草卉的......据说全部都是女弟子?”李仲寓想了片刻道:“具体情况,儿臣下去跟弟弟好好商议一下,是否值得联合,我会再来跟父皇禀报。”说着,话锋一转道,“父皇,其实儿臣还有一事奏请。”李煜点头示意,李仲寓继续讲道。
“儿臣其实早有募兵的想法。早在宋蜀交战之际,儿臣便觉得我唐国与宋国相比实力相差太多,尤其是在士兵数量上,宋国几倍于我。来之前儿臣与弟弟妹妹们商议过,想要在民间广募兵丁,为对宋一战做足准备!不知父皇是否同意?”李煜点头道:“为何不同意?这是好事啊!难得孩子们有心。”说着,转念一想道,“不过你身为唐国太子,抛头露面多有不便。吩咐你的弟弟妹妹们去吧,你且在宫中留守就好!”李仲寓点头称是。
李煜说着,又拿起一本奏折道:“对了。有前方军报来说,你小时候的玩伴,那个叫韩......”话到嘴边却突然想不起了名字。李仲寓补充道:“父皇是说韩啸月?”李煜点头道:“不错,韩啸月。听说,蜀国败了,他父亲韩涛下落不明?”李仲寓叹口气,点头道:“是的。儿臣托人打听过,韩啸月几经周折逃出了宋军的囚帐。不过后来,便没有了他的消息。倒是也有传言,说他父子二人叛国投敌......”
“这可真是一派胡言!韩涛父子绝对不是那种不忠不孝之人!”说着,李煜叹口气继续道,“唉!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当初你叫朕去拿《剑华本纪》换取和平,现在看那蜀国的下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