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五章 不谋而合(2/3)
束平壤伯府的越界占地行为。这些事情,崇祯皇帝知道,满朝文武也都约略知道一些,只不过,对于安东侯毛文龙、平壤伯刘兴祚等人的行为,崇祯皇帝连一道申斥的旨意都没有下过。
这是哪门子的视之如一?
此时的乾清宫内,当面奏对的大臣也好,环绕内外的侍从之臣也好,听了崇祯皇帝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自然是各有各的认识和想法。
不过,崇祯皇帝的话音一落,乾清宫东暖阁御书房内,却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了。
徐光启、何如宠两个人听了崇祯皇帝的这个话,立刻就安了心。
而贾继春听了这话,则深深地低下了头,知道自己又一次搞错了皇帝的心意,遂不敢再发一语。
这一次的贡士名单里面,除了这些来自朝鲜的士子们与张溥等人搞的复林书院有关之外,来自南直隶的一些士子,也有好几个与张溥的复林书院有关。
其中有几个人,恰恰正是当初答应了张溥的邀约前往朝鲜,与张溥一起筹办复林书院并讲学的人,比如陈于泰、孙淳、李雯、徐孚远,以及张溥的弟弟张采。
也有一些人,虽然没有去复林书院,但却与张溥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陈子龙、陈名夏等南直隶士林后起之秀。
这些人,在原本的历史上都曾是复社的骨干,如今虽然没有了复社这个小东林党组织,但是分散在江南各地或者说各个角落里的士子,却依然顽强地冒出头来。
崇祯皇帝自然不想录用这些人。
只不过在大明朝的科举制度正式进行改革之前,传统的科举是挡不住这些人的。
因为在整个明代,江南地区都是大明朝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读书人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传统儒学教育水准最高的地方。
只要科举制度不改,江南士林子弟就一定会通过这个途径源源不断地进入大明朝的官僚体制之中,然后源源不断地进入大明朝的朝堂之上,就是分了南北榜也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当然了,除了这些个让崇祯皇帝看了名字之后心情复杂的明末士林名流之外,崇祯四年的春闱,同样也有一些崇祯皇帝知道名字,并且也约略知道他们的一些事迹的明末人物。
比如左懋第,范志完,杨廷麟,张缙彦,杨鹗,杨绳武等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些人就是在崇祯四年的春闱之中考中贡士,并在殿试之后进入二榜三榜,成为崇祯四年进士的。
这一世,大明朝的形势虽然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却尚未波及到这些人的命运。
他们如同历史上的情况一样,在这一次的春闱之中得中,并顺利地进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崇祯皇帝的事业。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些人在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之后,有的选择了上吊自杀,有的选择了募兵抗清,也有的选择了剃发降清。
对于其中那些在明亡之后剃发易服投降满清的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原本有意将他们从贡士名单之中黜落。
但是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保留了他们的名字。
因为有了现在这个不同的崇祯皇帝之后,大明朝的命运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了诸多的改变。
即使崇祯四年的春闱,他们仍然按照历史的惯性,考中了进士,他们这些人在原本历史上的命运,或者说结局,也必然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生改变。
也因此,对于崇祯四年的春闱,崇祯皇帝尽管有着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但他还是认可了徐光启、何如宠与贾继春三人呈送上来的贡士名单。
第二天上午巳时,崇祯四年春闱取中的贡士名单,原封不动地张贴到了京师崇文门内的贡院门口。
得知自己中式,并且还是大明京师会试第一,也就是高中会元的消息,来自朝鲜国的宋时烈简直不敢相信。
在同时中式成为大明朝准进士的几个朝鲜士子陪同下,年仅二十四岁的宋时烈,在人山人海的贡院门口几进几出,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自己的名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与得知自己高居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