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夺取辰州(1/3)
李神福的病逝无疑是吴国的一大损失,这位常胜将军,在原本的历史上并没有多大的名气,但他的战绩,却是丝毫不比其他那些名将要差。
他是真正的常胜将军,是吴国军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将。
杨渥对李神福的死抱着极大的悲痛,他当即下令追封李神福为大将军,永年郡王,配飨太祖庙,陪葬于杨行密的兴陵,谥号武宁。
以李神福长子李承鼎继承魏国公之爵位,并且以其父之功劳,特许将其职务提升为都指挥使,安西将军。
此外,杨渥还下令为李神福罢朝五日,以示哀悼。
在李神福病逝后不久,另外一名功勋老将,信国公张训,同样在金陵的府中病逝。
相比于李神福,张训一生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出色战绩,但他在杨行密时代对抗孙儒和清口之战这两场最重要的大战中,都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尤其是清口之战,张训亲自率领麾下部众带头向梁军发起进攻,一举击破庞师古的营寨,为清口大战的胜利取得了头功。
之后,张训又长年镇守北方防线,先后击败过梁军名将康怀英,刘知俊等人的入侵,并且领兵夺取了海州。
他虽然为人低调,但功绩着实不小。
在张训病逝之后,杨渥下令追封他为大将军,东海郡王,同样配飨太祖庙,陪葬杨行密的兴陵,谥号武毅。
可惜的是,张训的后人中没有较为出色之人,几个儿子都能力平庸。
所以虽然张训的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但他并没有获得什么职务。
最后杨渥以下特旨的方式将他招入羽林军中作为李禅的副手,以示优渥。
李神福和张训这两个功勋老将的接连病逝,可以说是对吴军的重大打击。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两人之后,那些追随杨行密起兵征战的功勋老臣们同样都垂垂老矣。
高勖、刘威、陶雅等等,一个个都已经胡须发白,只怕也是时日不长了。
失去了这些功勋卓著,能力出众的老臣之后,新一辈的文武人才若是不能迅速成长起来,这对吴国来说,必然是一次重大考验。
好在,早在几年前杨渥就在有意的培养年轻一辈,这些年倒也发现了不少好苗子,若是将来能够培养得好,接过这些老将的班是没问题的。
在为张训罢朝三日之后,杨渥下令进封李承嗣为新的枢密使,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并将其爵位提升为英国公。
这个任命着实震惊了不少人,尤其是之前已经是枢密副使的朱瑾。
此次李神福病逝之后,按理说应该是作为副使的朱瑾上位。
朱瑾的资历、威望等要担任枢密使其实同样足够了,这次杨渥却下令让李承嗣越过朱瑾直接成为新的枢密使,这自然是令人惊讶的事情。
至于另外一位副使严可求,因为他是文官的缘故,反而没有机会成为枢密使。
当然,任命李承嗣为枢密使倒也不是没有理由,至少李承嗣的资历威望等都不在朱瑾之下,再加上他向来为人公允,从不拉帮结派,所以众人对他得到任命同样感到放心。
至于朱瑾,在得知这个结果之后最初固然有些错愕和不甘心,但随之也是明白过来,杨渥依旧是对他曾经当过一方枭雄的经历有些不放心啊!
感受到了这一点之后,朱瑾反而更加谨慎小心起来,仿佛丝毫没有为自己未能成为枢密使而感到不满,每天该上朝就上朝,该提出建议就提出建议,一切都照常进行。
在张训病逝,李承嗣又被提拔为枢密使后,他们原本的两个都督之位也就空缺出来了。
可惜的是,杨渥的亲信中如今还没有人有资格升任都督,所以杨渥在那些老将之中选择了两个在杨行密时代不怎么受重用的将领,这就是柴再用和吕师周二人。
这两人虽说没多少名气,功劳和资历等也显得有些不够,都是在孙儒战败之后才加入淮南一方的降将。
不过杨渥却深知这两人的能力,绝对是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能够成为吴军中流砥柱的名将之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