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无名(2/2)
着去掰扯其他的尸体,果然头部脚部很好移动,而身体似乎和墙壁贴合地紧紧地,强力拉开的时候,还能摸到脊背上管子微微的震动。他试着把尸体缓缓移近墙壁,放手之后果然看到尸体自主向前移动,贴合在了墙上。“这墙面里有磁铁,”姜祁道:“真是古怪。”
“管他什么古怪,”胖子不以为意,挥舞着手上的铲子道:“破开就是。”
两人将砖墙撬出洞来,又进入了另一个空洞之地,而他们一进去之后,明显感到汗毛起来了,而且有一种被盯住的感觉,让他们不由自主从心底涌上恐惧的情绪。“你看那里!”胖子一仰头看到了一个东西,指给姜祁道:“好像是灯台。”
他们头顶十几公分的地方,确如胖子所说,有个模样非常精美的灯具,他们仔细一看,现是个贴在墙上的壁灯,精工细作,是建筑中亭子的模样。结构是呈八角形,以细木为框架,由二十几块大小不同并刻有花纹的木片粘合而成,分上下两层,上大下小。这些都不足为奇,主要是灯纱看不出什么料子做的,绝不像是普通的纱布,因为看起来看像金丝水晶的内部结构一样,呈半透明玻璃状,细密有如头丝组成的玻璃片,姜祁忍不住伸手摸了下,现摸起来也是冰凉微硬,倒像是摸着一块软玉。
他掏出打火机来,拨开灯纱,将里面的烛台点燃,这一下光明洞彻起来,光芒简直是他们手中狼眼手电光芒的两三倍有余了。他们看得啧啧称奇,胖子说这灯有这么耀眼的光芒,而所费不过是一根蜡烛,一根蜡烛的光如何能如此光明,机关就在这几面灯纱上。
胖子说有一种灯,材质和制作工艺是相当贵重的,因为是用玛瑙和紫石英和其他一二种凉石,碾碎捣和成屑,煮腐成丝,必须用北方的天花菜点之,才能凝固,这样的东西捞出来才可以缫成丝,成丝之后再织成绢,做成灯纱罩在灯上,可以使里面的蜡烛光芒大盛,只需一盏蜡烛就能使整个屋子亮堂堂的。
姜祁一听就明白了,玛瑙紫石英这样折射率高的石头烧煮出来的丝缎,可以将一根蜡烛的光芒折射反射无数倍,就像是点燃无数根蜡烛一样。
他们再看眼前这盏灯,就觉得古人比现在人会玩多了。
这时候胖子“咦”了一声,指着灯台道:“这上面好像有一根线。”
姜祁看过去,果然灯细木框架顶部,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绳子,一直向黑暗中延伸出去,不知道通向何方。姜祁想了一下,轻轻推了推灯,就听见微微的嗡声,似乎有东西阻碍。
姜祁伸长脖子一看,居然有个小小的环扣卡在绳索上,他拨拉开这个环扣,就见这盏灯飞地从绳索上滑下去,一连滑了二十多米,似乎缓缓顿住了,然后忽然之间,光芒大盛,他们只见一团无比明亮的光芒聚在一起,然后四散开来,一下子将整个房子全部照亮。
“有点意思,”胖子看过来,道:“有点像西藏转经轮的效果。”这些圆柱上的花纹斑斑点点,映在墙上地上,像是游动的金鱼一样,同时对其他柱子也这么照射,整个大殿就充满了这种花纹。
“等会儿,”姜祁忽然觉得这些花纹有些眼熟,不由得冥思苦想起来:“我好像在哪儿看见过这种花纹,哦不,应该是字迹。”
他看到这些奇特的、字形如蝌蚪的字迹,想起来文庙赑屃背上那个石碑,石碑碑文上的苍古难辨的字迹似乎就是这个样子的,像是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书写的究竟是什么。可与此同时,胖子似乎辨认了出来,他道:“这好像是,好像是禹王碑上的字迹。”
据他说,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岣嵝峰左侧的苍紫色石壁上有碑文,面东而立。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9行,共77字,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难以破译,据说记述和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3年仅只识得3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