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1/2)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崇祯十一年冬,鞑虏围城,京畿戒严,入夜行人稀少。
顺天府崇文门东面五百余米,兵大学士杨嗣昌的府邸便坐落在此。
整个杨府坐北朝南,东西长87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5220多平方米。
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门进出,北端进门设仪仗厅、接客厅。
甬道设五重门楼,全宅门额都嵌有石匾,匾额的枋檩柱头雕刻着各种精巧图案。
在门斗的石阶列一对抱鼓石,高三米,宽两米,鼓座雕着双狮戏球、云龙、花卉。
门墩墙基刻有荷墀托、莲裙座、竹节衬柱等精美图案。
杨嗣昌在亲兵的护卫下从兵部衙门回府,尚为脱下朝服,內府管家拿着拜帖,禀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陈新甲到访。
“准备酒席,快快有请!”
杨嗣昌消瘦的脸颊露出几分凝重和不惑,但嘴里却没有丝毫迟疑。
陈新甲和杨嗣昌相识于崇祯七年。
当时陈新甲为右佥都御史,接替焦源清巡抚宣府。
因为军备长期松弛,陈新甲上任后亲自到边防墙堡去视察,走过前人足迹没到过的地方,全面掌握了兵马伤亡、城堡倒塌及弓箭等兵器的损坏情况。
然后几经上书向朝廷请求,对这些加以整顿,边防因此有了保障。
杨嗣昌当时担任总督,跟陈新甲一起共事,由此了解到他的才干。
崇祯九年五月,陈新甲母亲去世,他辞职回家守丧。
崇祯十一年九月,宣大总督卢象升父亲去世,辞职回家守丧。
经杨嗣昌推荐,崇祯帝诏令陈新甲回京任职,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
此次鞑虏入侵,天雄军的五千兵马便是由杨嗣昌上陈崇祯,最终划归陈新甲军中。
可这正是杨嗣昌感到不能理解的地方,陈新甲作为宣大总督,此时应该在宣府才是,缘何未经招征私自离开驻地?
若被御史言官知道并弹劾,按律当斩!
“文弱兄,可有清静地方,有急事相商?”
陈新甲身穿大明普通商贾直裰打扮,步履匆匆,才刚进大厅,不待杨嗣昌开口便只顾说道。
却是连基本礼仪也疏忽。
杨嗣昌心里一沉,陈新甲很有才干,晓习边事,文臣武将都有干过,算得上宦海沉浮多年,究竟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惊慌失措?
“陈总督切莫自乱阵脚,请到书房一叙。”
杨嗣昌动作优雅,双手一摊,作了一个请的姿势,自己在前头带路。
陈新甲老脸一红,想说点什么,终究长叹一声,无言紧随杨嗣昌身后。
杨嗣昌书房很大,装饰古色古香,颇符二品朝廷大员身份。
心腹仆从泡好茶,朝二人鞠躬行礼便转身退出去,并把房门拉上。
“没有其他人看见你吧!”
杨嗣昌端起热茶,轻轻吹拂几下,慢条斯理朝陈新甲问道。
“进城都是坐在马车,身边也都是心腹之人,守备一路护送过来,料来无妨。
实在事急从权,稍有违制,也顾不得许多。”
进了书房,陈新甲的心情反而平淡下来,喝了一口采自苏杭的上好龙井,不疾不徐说道。
“非常之时,尚望陈总督莫让政敌抓住把柄,以免遭遇不测。
老夫数月以来,大小事情不敢丝毫有错,可那些御史清流尚如蚊虫般盯着你,若不是圣上庇护,早已辞官回家。”
杨嗣昌自清兵入塞以后,就承受巨大压力,不仅李希沆、王志举等言官要求追究他的责任,他本人也屡次上疏引咎辞职。
崇祯帝贬斥了弹劾他的言官,并令他落职带冠视事,不久以叙功名义使其官复原职。
可以说,崇祯对杨嗣昌的眷顾始终如一,在崇祯一朝五十辅臣中堪称独一无二。
“唉,多事之秋,那班酸儒犹自假装清高,党争不已,难道真要大明灭亡了才甘心不成?
可惜今上不能乾坤独断,否则何至于此?
文弱兄的三条计策,均是平定朝廷内忧外患的良方,今上也非常赞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