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再借贾政刀!(1/2)
“草民张云卿,系豆腐生理,因借贵府印子钱的盘剥,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依然不能偿还利银,不得已折卖妻女!如今身无分文,流落街头,求情无路!告官无门啊!”
“草民钱顺甫,系水菜生理,因贵府印子钱上不封顶,几个月利滚利,不得已卖了儿子,写了状纸上告公堂,无奈他贾府势大……”
“草民陈天保,系古董商行,历年来赔了几十多亩田地……”
荣国府大门外,乌拉拉跪了一二十个蓬头垢面的乞丐,邋遢不堪,哭声大作,一时间引得无数路人驻足。
“这贾府还号称诗礼簪缨之族,有德之家,没想到还做放印子钱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呀!”
“印子钱我还懂,一般商行的人绝不会借,借了就倾家荡产,看看这一二十个,啧啧,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多惨哪!”
“那是,绝大多数借印子钱的,只有小市民和农民,借了印子钱还不惨的,可是少见了。奇怪的是贾府这种大家族,好歹也是王公贵族的后裔,怎么会缺了银子使呢?”
“老兄,这你就不懂了,他家呀,不过是拖赖着祖宗的虚名,俗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祖宗积了德,他们便不用做事了,擅排场,爱面子。金子银子,那是花得流水一样的漂啊!出去的多,进来的少。不信你问问和他们有点关系的冷子兴,哎,就是做古董商行那个,荣国府二太太的陪房周瑞夫妇的儿子。”
“是了,是了,听说荣国府当家的,是一位年轻的奶奶,指不定是她放的,但凡有见识的大户人家,谁会做这种事情?纵然是做了,也叫人查不出来,可知是露了马脚了。”
“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叫什么?驴子拉屎外面光,里面全是老粗糠!”
“对!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看客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虽然说了一大堆话,但不过是当做一件新闻看罢了,多有感慨乞丐之凄惨、贾府之残忍的,也仅限于感慨罢了。
不过无形中增加了一股气势,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向来是见不得光的。
高利贷资本和借贷资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完全是两码事。
借贷资本,利息一般低于产业和商业的平均利润,它对社会经济是有促进作用的,在资本流通中也起着积极作用,比如现代的贷款。
但是高利贷资本,截然相反。
高利贷资本利息高的不可封顶,工商业主极少会去借,是一种“古老形式的生息资本(马克思语)”。
当代经济学家蒋学模说:“封建社会的高利贷资本,放款对象主要是小生产者和城市贫民。高利贷者像吸血鬼一样的残酷,小生产者一旦陷入高利贷者的手里,就很难逃脱倾家荡产的命运。”
康熙王朝《抚浙条约》:见欠债到官之……被逼准折妻女之钱大功,一系豆腐生理,一系水菜生理,一系穷迫潜逃,其鸠形鹄面之状,惟行乞之儿,沟中之殍,可以比之,绝无人像,伤心惨目,不忍见闻。以此责偿,粉骨莫措,一二人如此,人人可知。
连朝廷命官见了借贷者,都“伤心惨目,不忍见闻”,高利贷,是多么的残酷啊!
雍正王朝《孔府档案》:具启状人陈天保,启为指官放帐,滚债准产,沉冤莫仲事……借到富豪陈贵芹银六十四两,六分行利……滚算至银一百四十四两,捏作官帐,差押窝圈,日费数金,二月有余,逼身宅园坡地四十七亩五分,准折算去,又霸身地三亩一分,不价不粮,积年沉冤,无门可诉,伏乞仁明公爷恩提究审,救民于水火之中,报天上启。
沉年积冤,无门可诉!这就是清朝被高利贷迫害的小市民、小农民的凄惨现状!
《康熙南巡秘记》:项景元之商本,假自史某乾学。史有家人曰李湘,精会计,时人号之为铁算盘。史命之至扬.州城,逼项氏归款。景元窘甚,求缓再三,终不应。项不得已,变卖田产,偿徐款,息上增息,本息共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