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个当分母的小讲师(1/3)
浦江交通大学化工系年轻讲师王宏泰从重装办小会议室里走出来的时候,脑子有点晕。回想着这些天发生过的一切,他有种正在梦游的感觉。
运用钌触媒改进合成氨工艺,这是一个很冷门的课题。王宏泰也是偶然之间发现了使用以钌为促进剂的新触媒能够极大地提高氨合成的效率,有可能会导致一场合成氨工艺的极大变革。以他的学术地位,当然不可能像吴仕灿那样说出引发一场工艺革命的说法,但这种工艺至少能够使合成氨技术发生重大改变,这是他能够想象得到的。
一种新工艺的诞生,仅仅有想法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并在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在王宏泰所设想的新触媒中,钌只是其中的一种元素,其比例的确定,以及其他元素的选择,都是需要进行研究的。这些研究可以从理论入手,但最终必须用实验来检验,而这就需要花钱了。
王宏泰曾经向领导提出过研究申请,但不可预料地被驳回了。国家目前还很穷,科研投入极其有限,这些有限的投入要分配给全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然后还要再肢解成人头费、基建费、设备费等等。经过多年的政治运动,各家科研机构都是百废待兴,科研人员要改善福利,办公楼要打着实验楼的旗号进行改造甚至新建,还有职工宿舍、食堂、招待所等等的建设,都要从科研经费里列支。
七折八扣之后,余下的那一点点科研经费,必须用于保障国家交付的重点科研任务,因为不完成这些任务,下一期的经费就堪忧了。至于说像王宏泰提出的这种前沿研究,在领导看来就是吃饱了撑的,把钱往水里扔。王宏泰如果是个什么知名教授,系领导不看僧面看佛面,估计也得给点小钱糊弄一下。可王宏泰仅仅是一个小讲师而已,居然也想花钱做实验,有没有搞错啊!
在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王宏泰也只能是先做理论研究了,毕竟这是不用花钱的事情。一两年下来,王宏泰积累了一大堆的理论研究结论,只差用实验验证之后,就能够变成有价值的成果。每每看着国外学术期刊上偶尔报道出来的一些成果,王宏泰真是扼腕叹息不已,如果自己有几万块钱的实验经费,这些成就的发现断不会让外国人抢了先手的。
就在这个时候,一纸通知贴到了化工系办公室的墙上,上面赫然写着国家装备工业科技基金招标的消息,第一期的投标内容正是大化肥装备工艺。化工系的领导紧急召开了全系教师大会,号召大家踊跃投标。说是大家,其实系主任高辛未的眼睛一直都在几个大牛教授的身上转来转去,而这几个大牛教授也都当仁不让地做出了表态,说了些“舍我其谁”的豪言。
动员会之后,全系的教师都躁动了起来。“牛格”不够的教师纷纷往大牛们身边凑,声称愿意给大牛们牵马执鞭,哪怕是拿个粪筐跟在后面捡马粪也行。大牛们也没闲着,一个个给自己的老朋友们打电话,询问重装办这一轮招标的细节,看看能不能通过什么关系拿到一个大一点项目,今后几年吃香喝辣就都有着落了。
在此期间,倒也有人找过王宏泰,问他愿不愿意加入某大牛的项目团队,虽然排名可能会在前十之外,但大牛一旦能够吃到肉,他最起码也能闻到点肉香。王宏泰拒绝了这些善意的邀请,这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清高,而是他自己所做的方向与大牛们并不一致,而大牛们也不会愿意多看一眼他提出来的钌触媒新工艺问题。既然道不合,又何必去凑这个热闹呢。
他自己在图书馆里闷了一星期,写了一份申请报告,把自己几年的积累都倾注于其中了。在最后计算项目预算的时候,他几乎把每一分钱的作用都算到了极致,这才报出一个8万元的数字。他也知道,区区8万元,只够做一些最基础的实验验证,想进入前沿是难以办到的。不过,能够有8万元,对于他来说也非常满意了,他不敢奢望更多。
所有教师的申请报告是由化工系统一收齐后上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