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要不要把长城拆了?(1/3)
“是吗?弃军而逃?”
“禀陛下,骠骑将军回书,言将竭尽所能追捕。”
刘彦目前已经过了大漠,距离雁门郡该是有个一百五十里左右,他们将会顺着这一条军道,入雁门关再往东而去,经辽西郡、辽东郡入东北,视察那边经过一年多开发之后的实际情况。
汉国腹地到草原的道路并不算少,那是屡次进军草原时军队走过的路线,后面是被插上了指向的路牌,每隔十里是有一个驿站。因为是由军队开拓出来,沿途的驿站也属于军方系统,一直是被俗称为军道。
其实刘彦还算是小手笔,没怎么大动干戈去修建通往草原的道路,曾经的始皇帝那才叫举半国之力,从当时的內史郡修建通往河套的直道,是以一种非常严谨的态度和规格来建。
秦时修建的直道到后世都还保存,对于现如今就更别说,汉国其实是有利用秦时修建的那条直道,于关中向河套的辎重运输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骠骑将军啊……”刘彦不是骑马,是乘坐在车辇之内,有几位重臣一同在车上。他摇着头笑了笑,往下说:“巴不得能追到天涯海角吧。”
一个人想要隐匿,要是没有知情者举报逃亡路线的话,想要抓住的困难度远比想象中高,刘彦对能不能抓住苻健并没有太在意,强大一时的氐族已经成为过去式,苻氏入西高车该造成的麻烦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苻氏就算是想再干点什么,对汉国来讲也就那样,不会改变整体上的大势。
雁门关一直是诸夏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它是依托周边的险要山体作为屏障,选择最有优势的地段建设城楼,与漫长的城墙一块成为诸夏在北方的屏障。
刘彦离得很远看过去,众多的山体延长成为一条直线,想要进入雁门关是需要穿过由两面山体包夹的通道。
如果说穿过通道就算完事绝对称不上险要,实际上过了通道面对的还是群山,能走的道路大多是弯弯绕绕,但凡是高地都能看到军事设施,最为不可忽视的就是处于必经之路中的那一处城楼。
城楼除了提供通过的城门主楼之外,左侧的高地之上建有要塞,右侧是直接连着山体。
要塞是一片拥有城墙的建筑群,有着相当多类似于烽燧的建筑,其实那些像烽燧的建筑就是要塞的箭楼,上面可以摆放两到三架床弩,亦能提供二三十名弓弩手站立。它们被布置的方位很久讲究,几乎是将关隘城门前方射界覆盖,同时也针对通往要塞的道路进行针对。
关隘的守军早已经知道出巡队伍的到来,按照流程是清空了沿途的障碍物,关隘以及城墙、要塞等地是不能有人站在明处,大部分守军是出城门进行迎接,各处只能看到随风飘扬旌旗。
出巡队伍的前导部队通过城门,同样是按照流程接管关隘以及各处布防点。这并不是不信任守军,就是天子出巡到任何一个地区必要的程序,要是天子专门下令某地守军负责防卫行辕绝对是荣耀,不过类似的例子少到可怜就是了。
刘彦到雁门关前的时候特意停了下来,抬头看到的是用小篆字体雕刻在石板上的关隘名字。他所看到的雁门关称不上整洁,城墙也不是用砖块堆砌,实际上就是夯土的结构,个别地方是采用石块。
雁门关城门前的道路是被特意弄的狭隘,大概只能容纳三十人并肩站立,主城门洞只能提供一辆车通过或是七八人并肩通过。
刘彦重新上了车辇在通过城门洞时特意算了一下,城门洞的纵深该是有个十二米左右,里面的左右两侧合起来有四个藏兵洞。他特意问了一下,得知每个藏兵洞各自能容纳五十人,里面还备有储藏起来的粮食、水和一些军械、柴薪、火油。
城门洞里面的藏兵洞可不是摆设,主要是担负城门洞的守卫,敌军一旦破门而入,他们就是用血肉之躯来阻挡敌军的推进,实在挡不住了就会放火。
通过城门洞,进入的是一片被四面城墙包夹起来的瓮城,该处其实就是城门的第二道防线,敌军哪怕是到了这里还要面对四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