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人的成功和失败(2/3)
着某人有什么好处。谢艾现身西北,消息一经传出,不但是谢氏原先的友人动身赶往日勒,便是一些觉得自己有些面子的人也是启程。
那些人找谢艾也许并没有太特别的目的,可能只是纯粹处于礼貌和尊敬拜会一下,但更多实际上是出于一种自古就有的乡党情绪,想在谢艾这里找到一条通畅大道,参与到汉国的统治阶层中去。
谢艾是敦煌郡人士,从敦煌到张掖足有千里之遥,等待他们到日勒县的时候,实际上谢艾已经不在该地。
“新亭侯断无刻意躲避我等的意思。”谢平也是敦煌谢氏,只不过是不在谢艾五服之内的旁支,要不然就该是早早搬迁到刘彦治下。他就算是旁支,于一些人眼中也是很有地位,矜持地说:“诸君且稍候,平往县衙一问。”
敦煌在大一统时代是边陲,就是在张氏凉国时期也是地地道道的边陲,甚至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前线。
一般情况下,处于边陲的人真不会老实到哪去,真正老实的人在边陲基本活不下去。可他们的那种不老实绝对不是贬义,是相对于身处绝对完全区域的人民风显得更加彪悍,就是再富足或大的家族出身,基本是看不到养尊处优的影子。
谢平是一个皮肤黝黑且看着壮实又魁梧的中年人,他没费什么劲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谢艾是往玉门而去,也就是他们和谢艾错过了。
现如今是有两个叫玉门的地方。一个全称叫玉门关,是在敦煌郡境内,是真正意义上的边关,与阳关同为边疆军事重镇。另外的一个玉门是在晋昌郡靠近酒泉郡的方向,非常靠近后世的嘉峪关。
西北之地就算不是灾年,相当多的区域也是一片荒凉,绝大多数地区不是草原就是戈壁,尤其是以伊吾以北最为荒芜,姑臧和张掖郡以北到了现代干脆就形成一片沙漠。
在很久很久以前,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兴郡其实是胡人的地盘,一个叫休屠的部落盘踞在这一片土地上,他们主要的栖息地是在祁连山周边。
休屠部在随后被并入到匈奴里面,祁连山附近就成为匈奴右贤王的地盘,是等待西汉的军队进军到这里才成为汉土。
谢艾的行踪会那么好找,是他特意的行为。他来西北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西北人对汉国的归属感几乎没有,甚至是不信任的情绪居多,哪怕他自己是西北人,得到的加分也相当有限,肯定是要更多的人配合,会找他的人不是亲朋就是故旧,会相对信赖和配合一些,是作为榜样的好人选。
“诸君,为免再错过。及早赶路吧?”
众人自然是相应谢平的意见,连在日勒停留都没有,重新向着刚刚前来的道路折回。
日勒县到玉门县也不近,一走就是近八百里路程,徒步怎么也要走上半个月,那还是西北大多数地方地形平坦的原因,一路上仅有少数的戈壁,大多数是平坦草原。八百里路呢,要是山地走上数个月都不算久,没有前人开路,绕来绕去走上一年也不算过份。
谢平等人,要么是骑马,要么是乘坐马车,花了六天的时间才赶到玉门县。
他们重新来到玉门县,没进县城却是发现比起前次,今次玉门县的人增加了不少,那是从道路来往人群的发现,也是周边多了不少的营地。
“此些营地,除无栏栅、拒马等物,如何看都像军营。”
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营,但里面真有不少的军方将士,他们以李匡为主,玉门县只是一个临时停留地,最终的驻营地是在阳关。
“咦!?那位,不正是新亭侯?”
谢平闻言看去,前方一伙人正在走动,多数是身穿甲胄的军人,一身白色为主色调服装的谢艾被拥簇在中间。
谢艾已经在玉门县待了将近半个月,主要是等待李匡带人过来。他前后也已经接待了不少亲朋故旧,位处玉门县本地的那些人已经响应起来,带头加入到官方的诸多新举措,营地里那些百姓青壮就是成绩之一。
汉国缺粮,其实哪怕是不缺粮,西北遭遇旱情也不会大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