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令人开心不起来的信任(2/3)
1南等区域百姓也能过来,等于是不适用强制的行政命令进行大举迁徙。干旱发生之后,到关中参与建设就能获得稳定的粮食来源,必然会吸引庞大的人群进入关中,他们日后会成为关中本地人,填补关中缺失的人口。这种作为不带什么行政强制,压根不会造成民怨,相反他们在大灾之年入关中活下来,多少是要有点感激之心。
“除关中都城建设,各郡县亦可如此。”蔡优说的是以工代赈:“灾难自然是坏事,既是各地需要赈灾,何不全国范围恢复地方建设。”
刘彦就看向了田朔。
以工代赈自然是好办法,可一切都有一个基础,那就是粮食要跟得上,没有足够的粮食一切都是假的。
甚至可以说粮食只是基础物资,衣服、被褥、瓜碗瓢盆和相应劳动工具等等,需要的物资简直是海量计算。
刘彦可是红旗下的新生代,还是属于八零年代的那一批,对某一些事情并不会像九零年后和零零年后那么陌生,对一些事情非常门清。
九零后和零零年后,他们成长阶段正是天朝的高速发展期,至少是在成年之前都是处在被呵护的环境,接触到事和物基本和全球接轨,对于电子产品和一些娱乐更熟悉一些。
八零年后以及再往前的一些人群,哪有那么多的电子产品以及娱乐,甚至是七零年后从小都是参加各种劳动,对新时代的了解可能比不上九零年后和零零年后,问题是他们了解的层面不同,所造就的思想也不同。
说一句可能被砍死的话,九零年后以及零零年后要真的穿越,大部分只会玩电子产品和对娱乐更熟悉的群体,到了没有电子产品和娱乐的古代,能干的事情肯定没自己的前辈多。他们想搞“高科技”,可任何的科技都是建立在有一系列配套工艺和技术,真想搞还得从基础干起,想要干还得有实际动手能力,但任何的基础所涉及到的知识可以用无量来计算。
简单的说吧,懂的制造一辆车,可是合格的相关钢材和铝材要能生产,再来就是内燃机、配电、塑料,任何东西都要从无到有的搞出来,因为古代压根就没那些,就是个人有全套的知识,可他没有相应的团队,一个人搞,一辈子能搞定不?真把车给造出来,想开动还要油,那接着去搞化学吧!
八零年后至少对农耕不陌生,七零年代往前的那些人更懂,任何发展都是建立在不饿死的前提下,要不饿死了还搞个什么玩意。
种花家的天赋技能止于绝大多数的九零年后人群,有的人可能连亲眼看过农田都没有,没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古代真就没有高科技的土壤,一些简单的土玩意反而更合适。
汉国征服了草原,为了使草原有它的价值,农耕不好搞也不能搞,那么放牧自然不能断,自元朔五年起草原就在为腹地提供大量的纺织品,驱赶着进入各地的牛和羊也使餐桌上有了肉类。
因为刘彦的大力推广,再来就是各地气候也真的是在变冷,羊毛制衣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更换麻衣市场,少不了床上的用品亦是风卷残楼一般地得到适应。
“大汉有成熟的冲压技术,只要原料跟得上,相关器物完全不成问题。”蔡优最舒心的就是这个,以前连造钱都是个麻烦,现在只要将模具琢磨出来,就没有不能造的玩意,尤其是一些不需要强调尺寸微差的工具:“也许真的能够坏事变好事的。”
蔡优说的是举国体制,国家迫切想要完成什么,由官方到民间的全体动员,为了完成以工代赈,相关的生产肯定要跟上,哪怕只是制造勺子,那也是推动了一个产业。
全国规模的以工代赈,需要的物资简直就是无底洞,压力不会小。
“再困难,也要全力完成。”刘彦被众臣的发展内政早就耳朵听出了茧,他所生长的岁月没少听大跃进啥的,先不去管大跃进闹出多少笑话,但那真的是建设起一个完善的工业基础:“粮食等物资,国内无法满足就出去抢。相关作坊,不懂就去搞懂,反正是必须建!”
中南半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