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军火器(1/2)
明朝中后期由于西方国家火器传入,再加上嘉靖年间东南抗倭战争,火器性能得到大量改进,其主要装备为:
1、三眼铳,3管单兵手铳,由3支单铳绕柄平行箍合而成,成品字型,各有突起外缘,共用一个尾部,单铳口径15毫米,全长350—450毫米,都有药室和火门,可连射。显然是一种短型骑枪,方便在马背操作,但性能较差。虽然一些书中说能在三眼铳的最佳射程为三十步,也就是49.05米,破重铠,五十步(81.75米)之外能重创不披甲目标,百步(163.5米)之外就没有杀伤力了。
但只要面对稍稍研究一番就知道根本难以达到这种性能,在本书中采用的性能参数为:
最佳发射距离在20米左右,20-30米破重铠,50米外不能重创不披甲目标,80米外不能没有任何杀伤力。
2、鸟铳,从rb引进,戚继光《练兵纪实》声言重5-6斤,铳总长120公分,枪管90公分,铅弹重3钱(12克),用药3-4钱,口径13公分。
宋日星考证,该枪鸟雀遇于三十步内者,羽肉皆粉碎,五十步外方有完形,若百步则铳力竭矣。鸟枪行远过二百步,制方仿佛。
宋日星做试验:
日军鸟铳在八十步之外,能击破二层湿毯被子,在五十步之外能击破三至四层湿毯被子,可见绵被遮挡弹丸的效果有限,故此,宋应昌建议入朝将士临阵作战时,要在敌营四百步之外施放大将军炮,等到日军鸟铳射完弹丸之后,再向前进军。
考虑到这种情况,鸟铳最佳射击距离在40米左右,那么鸟铳可以在40-50米破重铠,80米外不能重创不披甲目标(很多流寇),120米外没有多大杀伤力。
3、鲁密铳,为赵士祯按照土耳其进贡鸟铳所仿造。该鸟铳用药量、铅弹重量与从rb引进鸟铳相仿,口径一致,但性能更优。
史载:“约重七八斤,或六斤,约长六七尺,龙头轨、机俱在床内。捏之则落,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不拨砣然身手不动,火门去着目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此其所以胜于倭鸟铳也。用药四钱,铅弹三钱”
与鸟铳比较,其身管加长,发火装置亦有改进,龙头机规安装于铳床内,扣规龙头落于火门,火药燃后,又自行昂起。铳床尾有钢刀,倒转过来,近战可作斩马刀用。
从本质上说这鲁密铳只是在鸟铳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改善,其性能较鸟铳号。
如此可以判断这鲁密铳性能为:
最佳射击距离为50米,在50-60米破重铠,100米外不能重创不披甲目标(流寇),150米外没有多大杀伤力。
4、斑鸠脚铳:
毫无疑问,三眼铳属于一种短型骑枪,鸟铳、鲁密铳为轻型火绳枪(弹重3钱,约12克),而不是西方那种重型火绳枪。
在同时期欧洲流行重型火绳枪,比较有名的就是西班牙的穆什克特,其主要性能指标为:
枪长:1.8米~2米;
枪重:8千克~10千克;
口径:2.3厘米;
弹丸重:50克
射程:250米
其射程、杀伤力远较鸟铳、鲁密铳。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gdfj地区也出现一种斑鸠脚铳重型火绳枪,当时澳门及gd能制造,海盗中有使用此种火器,官军也有少量装备,崇祯八年熊文灿运到bj的一批火器中,便包括此种火铳100门。
这种重型鸟铳铳身长5.5尺(每营造尺约31-32厘米,全长在2米以上)
内径0.6寸(折算约19),用药1.3两
铅子重1.5至1.6两(约56克)
大斑鸠铳弹重1.8两(68克,恐怖)
由于枪身甚重,需要脚架支撑,形似鸟脚,由此得名,威力远胜普通鸟铳。
由于清朝火器断代,到太平天国时期发展出一种中国独有,完全退步与历史的重型火绳枪抬枪,各地规制完全不同。
江南制造局造边针后膛抬枪,口径15.9毫米,枪全长2445毫米,全重13.2公斤,铅子重231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