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国师三国 七二(1/2)
王允大叫:“我乃社稷老臣,岂可独活?你不必管我,可速去,努力以国家为念!”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不一时,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弃却家小,引百余骑飞奔出关,投袁术去了。
李傕、郭汜纵兵大掠。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死于国难。
因为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便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李傕等望见天子仪仗,便约束住军士,口呼“万岁”。
汉献帝倚楼问道:“卿等不候奏请,擅入长安,意欲何为?”
李傕、郭汜仰面望着汉献帝,也不下马参拜,直接奏道:“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当时正在献帝身侧,闻听此言,奏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
汉献帝虽然不满王允专权,但此时见他竟然没有抛弃自己和吕布同去,便想起了他的好,有些徘徊不忍。王允见状,便自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大呼道:“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拔剑斥责道:“董太师何罪而见杀?”
王允冷笑道:“董贼之罪,弥天盖地,不可胜数!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你等难道没有听说过这个盛况吗?”
李傕、郭汜自知理亏,便狡辩道:“太师有罪;我等何罪,竟然不肯相赦?”
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二贼闻言大怒,手起刀落,把王允杀于楼下。史官有诗赞曰:“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众贼杀了王允,一面派人去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害。士民见之无不下泪。
办完了这一切,李傕、郭汜寻思道:“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不杀天子谋大事,更待何时?”便持剑大呼,欲引兵杀入内庭。
见李、郭二贼欲弑献帝。张济、张绣赶忙进谏道:“不可。今日若杀之,恐天下诸侯不服,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
李、郭二人闻听便从其言,按住兵器。
献帝并不知道下面发生的这一幕,见下面军兵不退,便在楼上宣谕道:“王允既诛,军马何故不退?”
李傕、郭汜喊道:“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赐爵,故不敢退军。”
献帝皱了皱眉头,问道:“卿等欲封何爵?”
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如此官品,帝只得从之。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张绣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其余李蒙等,各为校尉。
众人得到封赏以后,齐齐谢恩,遂领兵出城。下令追寻董卓尸首,不想只获得些零碎皮骨,不得已以香木雕成形体,待安凑停当,便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不想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数尺,霹雳震开其棺,尸首提出棺外。李傕等只得等候天晴再葬,是夜又复如是。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天之怒卓。可谓甚矣!
李傕、郭汜自此便消了厚葬董卓的念头。
自此李傕、郭汜独掌大权,残虐百姓;密遣心腹侍帝左右,观其动静。献帝此时的行为可谓荆棘难动,不得不再次选择隐忍。朝廷官员,并由二贼升降。因二人要采用人望,便特宣朱儁入朝封为太仆,同领朝政。
却说高轲得到汉献帝的诏书后,便派王累为使者,出面去见刘璋,以诏书示之。并温言道:“父罪不及子,刘璋仍可继承刘焉爵位。”
此时李傕、郭汜等还没起兵反叛,刘璋等人没想到董卓竟然死了,那岂不是说大汉朝又要重归皇室?那他们如果再兴兵反抗的话,岂不是真的变成反贼了?
刘璋思来想去,想起奏报上所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