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之死(2/3)
直接击溃张飞,不战而胜。曹贼自立魏王,已经显露了他和他的拥趸们的不臣之心。而这次敌军的行为更是昭告天下,曹氏欲去献帝而代之。
与之相比,长公主殿下为了助献帝复国,甘守望门寡,有实力称王却循祖制称侯的一系列举动使得她犹如圣人般光芒万丈。
元月十一一清早,张辽被探子的急报惊醒,叫上李典一起登上角楼观望,被眼前的声势惊呆了。蜀军居然再次集结进兵并且又一次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扎营了!
更让张辽和李典感觉遍体生寒的是,这一次,蜀军除了蜀字大旗以外,只举出了关字旌旗。不但如此,目光所及,所有士卒的甲胄头盔都涂黑了。
他们一看这种情况,就知道坏事了,张辽否决了李典想要把关兴抓过来绑在旗杆上的提议。开玩笑,这个时候对面的部队就是一座待喷发的活火山,关兴没准就是导火索,他出去,对面非爆了不可。
再说,如果让关兴看到这种阵势,他会不会想想他爹,对比自己的熊样,羞愧自杀,把脏水泼他们身上?没准对面营中的诸葛瑾就是这么想的!
关兴和他们江东有半毛钱关系?只要能收复庐江,牺牲掉关兴又有什么不可以?
卧槽!这是中计了!探子说张飞离营往襄阳求救去了,这就是计啊!故意支开张飞,然后放出不死不休的风来,真是好狠毒的心肠啊!
张辽和李典想到这里,立马就给敌营中的诸葛瑾定了个阴险狡诈,心肠冷硬的心理侧写。
殊不知诸葛瑾此时内心忐忑不安,他凭一己之力将近三十万大军安有序后撤三十里,并将张飞哄去襄阳,已然是尽了力。
至于后来让大军以哀兵的姿态再度集结前线,那都是诸葛亮遥控指挥的,诸葛瑾最多就是个执行者。
面对这样的情况,张辽和李典都傻眼了,敌人太狠了!根本不顾人质死活,甚至暗示人质自己去死,这反倒让他们投鼠忌器,不敢妄动了。
于是,张辽再次赶往寿春,去向荀彧取经。
没想到,这回等待他的,是黑白分明的灵堂,和披麻戴孝的家眷。荀彧死了,吞金自尽了。
这就是那道圣旨的杀伤力,圣旨的内容是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恰恰是荀彧亲笔所书。诸葛亮用这道圣旨告诉荀彧,你里外不是人,可以去死了。
当年曹操为了表示信任和器重,把献帝发的,犹如卫生纸一般廉价的圣旨部都交给荀彧保管,每一道由许都发出的圣旨几乎都是曹操授意,荀彧的手书,关羽手上这道也不例外。
这道圣旨回到荀彧手中,等于是打了他三个耳光,一个是曹操打的,一个是献帝打的,剩下的一个,是荀彧自己打的,受了这三个耳光,他当然不能活了。这就是诸葛亮的狠辣之处,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荀彧果然死了,张辽懵了,这老爷子上回见面还好好的,这还没过年呢,怎么就没了?
还好,老爷子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交代的,他托儿子给张辽留了份遗书,遗书上详细交代了他的死因替关兴安排了后路。
荀彧是这么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去死的: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他用生命替张辽和李典还了绑架关兴等同谋逆的债,也替自己还了为曹操工作这么久,壮大了曹氏,却使得献帝越来越看不到自由的曙光的债,他死了,不欠任何人的了。
另外,关兴不能在前线呆了,必须立刻马上往北送,只有送去曹操那里,才能保住庐江会战的胜利果实,才能避免张辽和李典因为他的死事后被曹操怀疑。
关兴在前线,万一出了什么意外,无论是被救走还是死了,对魏国都是坏事,不但前线战事会失利,还会引起曹操的怀疑,怀疑从头到尾这就是一出苦肉计。
到时候荀彧死了,关兴也不在手上了,张辽和李典百口莫辩。
看完信,张辽一个久经沙场的老爷们儿哭得站不起来,还是荀彧的儿子劝他说父亲有遗言,将军您不能在这里久留,还请速速离去。
张辽心里明白,但情感上实在接受不了。他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