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话: 玄武门之变(1/5)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许多隋朝的官吏也纷纷造反,拥兵自立,其中以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为盛,最终建立唐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诸子中最有才能、胆识过人的一个。他眼见隋朝大势已去,便暗结寇,蓄意经略天下。当天下大乱之时,李世民乘机劝父亲起兵。
李渊依李世民及晋阳令刘文静之计,起兵太原,自任大将军,率兵三万余人进攻关中,并于大业十四年在长安建立唐朝。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彼此相互攻伐,人人都想君临全国。唐高祖即位后,乃以李世民为帅,领兵征服群雄。到太宗贞观二年,铲除了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全国终归统一。
唐朝建立后不久,就爆发一城肉相残的政变,即所谓的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正妻窦后生有四子,三子李玄霸早亡,其余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都随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后,高祖以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秦王李世民自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战功显赫,早为其兄弟所猜忌。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酒色之徒,**后宫。李建成虽然因是长子而当上太子,但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对打下江山没有贡献,所以时时想陷害功臣李世民。
高祖起兵时,曾与李世民约定,将来一立他为太子,等到高祖即位之后,李世民一再推辞,高祖于是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李建成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有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唐高祖*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妃面前拍马屁送礼,讨她们的欢喜。于是*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坏话。唐高祖听信*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
李建成与李元吉多次阴谋陷害李世民,曾联络东宫侍卫长杨文干一同谋害李世民,一日,李世民和唐高祖去李元吉的宅第,李元吉令护军宇文宝等埋伏室内,想借此机会杀了李世民;因李建成担心唐高祖也在,投鼠忌器才没能成功。
后来李建成私下招募壮士二千多人作为东宫卫士,又一面推荐杨文干为庆州总管。高祖出巡仁智宫时,李建成留守,李世民、李元吉随行。于是李建成就密谋想和杨文干里应外合造反预谋篡夺王位。事情败露后,杨文干既道:一不做,二不休,我不如造反。
遂引兵攻打宁州。宁州警报,已如雪片般到来,初说被围,继说被陷。高祖慌忙急召李世民请教对策,并允诺李世民回来之后改立李世民为太子。高祖说:此事有关建成,恐怕多有响应,不如由你亲自前行,等到平乱回来,一定改立你为太子,黜免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不足为惧,若再敢跋扈作乱,你也比较容易出兵扫平。
李世民奉命出兵大败杨文干回朝之后。唐高祖已经还朝,明明知道李建成涉足谋反一事,却不提及改立太子之事。李世民猜到其中已经有了变化,乃付诸一笑。原来是李元吉、李建成靠贿赂拜托嫔妃,高祖被嫔妃之话所迷惑,仍然命令李建成留守京师,只是责备他兄弟不和睦,须当痛改前非。天子无戏言,更何况是易储的问题,事关重大,如何能轻易应许?又如能轻易忘记呢?
有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喝酒。李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然呕出血来。李世民此时才明白,原来是李建成在酒里下毒,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还有一次城南出猎,李建成、李元吉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悍马想暗算他,李世民一跃上马,追逐一只野鹿,鹿将追到,悍马突然地仆倒。李世民不待马倒下,已经跳出鞍外,等待马仆倒再起,又跃上马身,三仆三跃,丝毫不受伤。向左右之人言道:生死有命,岂是暗算所能致死?
李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