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无论何地(1/3)
菲碧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并不是像很多学者认为的那样,是随着科技进步导致的生产力提高而发生进化的,而是倾向于少数学者认为的,社会进化的动力来自于一个社会结构的初始建设者,社会结构和经济依存关系规则的最初定义。
有的文明,其天然的文明惯性会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依存关系很难产生根本性改变,就像中国的历代开国皇帝一样,其对社会结构和经济依存关系的制定,依然延续上一代开国皇帝所设置的结构。
所以中国历史上除了秦始皇,后期的所有所谓明君,都只不过是在极有的上下结构关系上修修补补而已,根本没有真正开创性的创新。
同时,历次入侵中国文明的游牧文明,也因为其无法坚守本文明的一些有益的组织结构,反而选择中原文明的组织结构,使得他们也无法逃避缺乏开创性的怪圈——唯有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算是例外,因为蒙古帝国的文明中心,看似在中原,实际上一直都在蒙古草原,当然,这也导致其第二代第三代以及后来的接班人摆脱原文明的速度也更为迅速。
可以把游牧民族的崛起看成是在池塘的浅水区投下的石头激起的池底的泥土,虽然一时之间会把水弄得很浑浊,但是很快泥水就会重新分开,水还是水,很快就会和池底的泥土区分开的——这个比喻没有歧视的意思,纯粹只是个比喻而已。
而欧洲文明最具开创性的并不是骑士分封制度,而是天主教主导下的教区分封制度。这个开创性的社会结构从五世纪一直持续到了十八世纪,没错,虽然十五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创建的社会结构,但实际上在那次动摇之后,天主教开创的社会结构还继续持续了近两百年。
而且天主教社会结构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是更关注精神而不是物质的社会结构,在最容易导致矛盾的社会关系中的经济依存关系方面,如果没有后来的腐败,会让天主教社会结构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平衡和抑制社会矛盾,进而延迟矛盾爆发的时间——这并不是在说天主教社会结构有多么好,而是说其稳定性是远大于其他类型的社会结构的,哪怕是在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的情况,也是如此。
由此,菲碧认为人类社会进化的基础,一个是社会结构是如何构成的,另一个则是经济依存关系,所以她在土卫九推行的实际上是一套相对扁平的社会结构,而其中的经济关系同样也是相对扁平的,这就使得她作为上层结构,可以轻易地控制土卫九。
当然,任何社会结构的变革,都意味着和原有社会结构的缔造者和守护者的冲突,所以土卫九从来都是神神秘秘的,外界仅仅知道土卫九是个公司,并不知道这家公司的管理结构不但应用于公务,还拓展到了员工的生活中。
所谓的网状管理结构,其实就是在菲碧比较了各种社会结构的优缺点之后,再结合自身优势而建设出来的。
在菲碧看来,天主教社会结构在延续优势阶层的时候是相当有优势的,毕竟天主教社会结构会将整个社会结构封锁和稳固的更加彻底,事实上,欧美的上层阶级,至今依然在依靠天主教社会结构占据优势地位——这并不是说他们依然信奉天主教,而是说他们借用了其社会结构。
而天主教社会结构是改革自犹太教社会结构,犹太教传承三千多年从未断绝,甚至在犹太移民融入各种文明之后,依然未曾断绝,则是因为犹太教的无需教堂但是一定要有集会的制度。
菲碧对于这种能够延续千年,持续稳定的社会结构十分喜欢,虽然表面上看她是要带领土卫九超脱原有社会阶层,但是她知道,买入更高社会阶级容易,但是如果想稳定下来,还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她是一定要制造一种有自发的向心力的社会结构,然后依托这种社会结构占据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的上层。
其实,菲碧并不是很热衷于占据社会结构的上层,就像一开始说的那样,她的目的是为了让固执的太阳姐姐获得支持,而什么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