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边民的选择(1/4)
天圣十年十一月初六,因为大内整修完成,改元明道。天下大赦,百官各加官一阶,徐平由屯田员外郎晋升为都官员外郎。
天圣寓意二人为圣,明道则是日月当空,年号清楚地表明,此时的刘太后依然把持着权力。虽然天子已经二十三岁,太后却没有还政的迹象。不过风向开始慢慢地改变,明镐等人上书要求太后还政,虽然有的言辞激烈,也只是不报的结果,并没有像范仲淹等人那样被逐出中枢。
这次大赦最意外的获利者是丁谓,本已经移往道州编管的他由此得到了致仕的待遇,安然退休,意外得到了比老对头寇准更好的结局。
而左江道被徐平发往各州牢城的土官因事涉谋反,并没有因此减刑,只有首告的黄知县因为罪名较轻,得以活着回到邕州,住到了亲家那里。
几乎与此同时,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赵德明去世,其子元昊继位,依然封其为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
消息传到邕州已是半月之后,徐平感觉不到升官的喜悦,只觉得整个世界开始慢慢改变,心里愈发不安。
李元昊现在还叫赵元昊,没有正式反宋,但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实在是太过响亮,徐平虽然猛然一下记不起他有什么事迹,但搅乱大宋西北,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印象还是有的。
正经说起来,西南地区无论是历史上的侬智高叛宋,还是后来的交趾入侵邕、钦、廉三州,都与党项在西北的崛起有关。没有党项人把大宋的注意力吸引到西北,并多次获胜,这两股势力也没有内侵的勇气。
这种大局势下,徐平决定不再等待,急招桑怿到门州,集结军队,准备先全力进攻广源州。再回师拿下谅州,暂时不顾虑交趾的反应。
邕州边境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但对底层民众来说,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变。依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他们生活的轨迹。
一小队马帮停在一处山间小路的岔路口,领头的马帮汉子从马上抱下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拍了拍他的脑袋,笑着道:“臭小子,以后不要再这样随便就跟着人走路了。也就是我们几个都是老实人,碰上那等心狠手辣的,定然把你卖到交趾去为奴为仆,那可就永世不得翻身!”
小马蹄缩了缩脖子,认真地问道:“带了我这些路,要给你们多少钱?我只有大宋的铜钱,金银没有的。”
几个汉子哈哈大笑起来,对小马蹄道:“你这样一个孩童,向你收钱不是咒我们不是人吗?算了,你的铜钱自己留着。得闲了买个果子吃。还有,这一带虽然是交趾的地盘,大宋的铜钱却一样通用,不用怕买不到东西。”
一边说着,一边从马上拿下小半口袋,交给小马蹄:“还有你的米,也一起带着。你这样弱小,能不能背得动?家离这里远不远?”
小马蹄把半口袋米紧紧搂在怀里,口中道:“我家就在前边,两步路就到了!这些米我拿得动。找到你们前就是我自己背的!”
几个汉子看小马蹄警惕的样子,纷纷笑着摇头,也不再多说,向他告了别。沿着山间小路赶着马继续前行。
小马蹄看着远去的马帮,一直见不到人影了,才咬着牙把小半袋米背了起来,歪歪扭扭地向山中岔路走去。
虽然刚才说得轻松,真背到了身上,二十斤米依然沉重无比。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走在这样的山间小路上可不是容易事。
此时已是冬天,山里比不得平地,明显感觉得到寒意。刚开始的时候被山里寒风一吹,小马蹄还觉得手冷脚冷,走不了半里路,已经是满头大汗。
好不容易走了两三里路,小马蹄只觉得手脚发软,口干舌燥,心咚咚跳得厉害。那两条腿好似已不是自己的了,铁一般沉,抬也抬不起来。
路边山石间一个缺口,里面生了一棵大树,小马蹄到了这里,再也忍不住,一屁股坐在了拱出土来的树根上。
大口大口地喘了一会气,小马蹄无奈地看着周围。
此时天上的太阳恹恹西斜,看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