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乡音不改!(1/2)
从上海港口坐小火轮赶到重庆,匆匆忙忙的找个小旅馆坐下,胡峰待在日本官费生时期,也是颇为开源节流的,再加上横滨分别之际,还有陈少白先生馈赠的500银票,所以他手头上也是较为宽裕的。
但是,一来由于当时重庆最好的旅馆,也没有干净的自来水和卫生间;二来胡峰也不是一个奢侈享受的家伙,所以他也是选择了一间很为寒酸的小旅馆,就此住下。
四川内江小县城,距离重庆也是有上百公里,因此而言,胡峰也是不得不中途请了个挑夫,帮着自己挑动行李箱,一步一步的朝小县城走去。
四川气候潮湿、人多地下,如今五月份的季节里,正是农作物生机勃发的大好时节。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远远眺望前方,数不清的、近乎浅绿色的稻田菜田耸立,田埂上偶尔还有几棵盛开着的梨花,星星点点好似白玉,袭人心脾。
“我去!这家的路,究竟是在哪里啊?”
揉揉眼眶,少时离家多年的胡峰,拼命眨眼睛辨认着,满脸的困惑和迷茫,溢于言表。
七八年前,考取清政府官费生资格的他,便是已经不得不离家,奔赴成都学习,再加上后来稍微年长些的,又是必须远赴日本留学,所以说,他脑海中有关家的记忆,早已是模糊不清。
记忆本就是模模糊糊,再瞧瞧眼前一条条乡间田埂,彼此间根本就是几乎没有差异,辨认起来更是艰难的很。
不过!
还好胡峰请得这位挑夫,不仅热心肠,而且还相当熟悉乡间道路,不辞厌烦的为他一一指点,最终在磨蹭了一个多时辰后,根据一棵记忆中的红豆杉树,总算拐进了一条简易无比的小路上,继续前行。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七转八拐之后,胡峰猛地眼前一亮,欣喜着喊叫起来:“到了,到了!就是这块哦!”
“我全都想起来了!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前面就是郭爹爹家,郭爹爹好像还是个麻子脸,嘿嘿!……对了,他家门前有一个大池塘!小时候,我没少在这里捞鱼摸虾、没少讨家公揍呢!”
“绕过他家,往前走几块地,还有褚叔公家、照大爷家……我记得很清楚,再朝右偏走几步,经过几棵百年水杉树,就是我家屋头了!”
话音刚落,胡峰也是顾不得再看身后的挑夫,脚步轻快有力的冲了过去,径直在田埂上奔跑起来。
“别急啊!大兄弟,你行李东西还全在后头哦!”
看着前面大步冲刺的胡峰,被遗漏在身后的挑夫,也是顺手拿过头上的草帽,苦笑着扇扇风,随即继续挑起沉重的行李箱,慢悠悠的追了过来。
再看跑在田埂上的胡峰,前者的身影还没冲出多远,一阵剧烈响亮的“汪汪汪”狗吠声也是猛地响起,传出好远。
紧接着,仿佛嗅到了生人的气息一般,一条体型虽然不大,但是犬牙微微张开,舌头吐出的黄色土狗跑过来,恶狠狠的瞪着胡峰,凶巴巴的狂叫起来,满脸的龇牙咧嘴。
与此同时,田埂边一处小池塘边、一位原本正在挥着棒槌、拍打土布衣服的老妇人,也是伸手抹去脸边的水珠,面露疑惑的打量起胡峰来。
足足瞅了瞅胡峰好半天,那正洗衣服的老妇人,突然难以置信的张开嘴,高声的喊叫起来:“你娃!嘿得哟……嘿得哟是胡家幺子儿?”
“哈哈!”
听见耳边这熟悉的乡音,胡峰不禁欢快的点点头,连声应答道:“是的咯,是喽!郭家婆,是我个瓜娃子啰!”
“小兄弟,你东西行李我给送过来了!”
就在这时候,原本落在后头的那个挑夫,也是很认真的挑动沉重的行李,老老实实的迎了过来。
“哦!是我迷糊了!……多谢师傅喲!”
回过头,瞧见额头汗水滚滚的挑夫,胡峰也是赶紧递过去一份铜钱,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
“莫得事、莫得事!……给得多了……”
点点手心内的铜钱,这个挑夫也是递过来二枚大钱,转身走远。
“汪汪汪汪!……”
那条浑身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