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未来的道路!(1/2)
第二天一早,事先已经订好了横滨到上海船票的胡峰,当下也是准备踏着晨风露珠,朝着远洋渡轮码头处走去。
在胡峰的身边,同窗兼老乡的喻培伦,也是拎动沉重的行李箱,同时固执的不让他拎,大步朝前方走去。
“振华,你一路多多保重,日后若是有缘,我们国内再聚!”
走出院子门时候,隔壁住宅内的林觉民等人,也是微微抿着嘴唇,在一旁送别胡峰离去。
离别归国之极,来自好友的嘱咐,不禁很是让他感到心里暖洋洋,略显不舍。
至此,胡峰也是一一说些客气感谢的话语,随后和林觉民等人挥手告别,缓缓和喻培伦二人,继续行走下去。
片刻之后。
一前一后的胡峰和喻培伦,也是随即登上码头,拥挤在等候渡轮的人群中。
“振华!”
突如其来的,就在这个时候,胡峰猛地感觉背后有人在喊自己,回过头顿时也是大吃一惊。
放眼望去,呼唤他名号的,竟然是在日本横滨结识的夔石先生—陈少白!
夔石先生面色亲切,背后俨然簇拥着几位革命青年,微笑着朝他走来,递过来一个樟木盒子。
胡峰略显惊诧的看了看对方一眼,最终也是在后者眼神示意下,顺势接过来打开,低头望去,却是一张银票。
不错!
款式相当标准,不仅有大清银号画押,还有骑缝章辨别真假、天头地尾章的一张银票。
仔细打量,这张银票正面还有一行数字,乃是:“见票即兑库平纹银五百两整”!
“五百两白花花的纹银……”
微微张着嘴,胡峰情不自禁的眨了眨眼,暗中在脑海中换算起对比人民币的购买力来。
五百两纹银,大致可以兑换成500贯铜钱,二贯多的清末铜钱,差不多可以买一石大米,换算一下之后,完全可以一口气买下近乎240石大米,或者是个人在上海租界内,买下一座小房子做寓公,也可以节省一点,舒舒服服的在乡下买点田,做个吃七三分租税的小地主,享受个好几年了。
再抬头张望时候,胡峰愕然发现,夔石先生等人已经不知去向了。
“呜呜呜!”
汽笛声轰轰作响,远洋渡轮即将远行,胡峰也是不得不揉了揉眼眶,登上船尾,拼命朝着码头上的喻培伦挥手道别,高声呐喊起来。
“云纪兄,我们国内四川再聚,到时候,振华定要和你一醉方休!”
他眼角雾气朦胧,码头上的身影也是随之越来越小,直至完全看不见。
……
匆匆登上船,然后又把行李放好后,一刻也不想待在这狭小船舱内的胡峰,再考虑接下来的海上行程,足足还需要四五天的时间,也是迅速决定除了睡觉必要的休息外,其他时间全是待在远洋渡轮餐厅内,或者是漫步在甲板上。
从未见识过这种远洋渡轮的胡峰,也是一时间明显很是好奇,眺望前方的船体航行,再欣赏欣赏水天一色的美景,确实是分外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与此同时,不知不觉放松下来的胡峰,也是开始真正地思考其自己接下来的道路了。
未来,辛亥革命之后的时代,军阀混战、列强操控、日本虎视眈眈,这样前所未有的大时代,他到底又该如何应对呢?
摸了摸鼻尖,胡峰第一次的开始郑重琢磨起来。
未来的道路,是选择留在上海、兴办实业工厂;或是联系清政府的留日学监,用金钱铺路踏上仕途;也可以说,继续保持和同盟会中高层的关系,时不时的出来写点文章,放放革命起义的嘴炮;或者还是返回四川老家,参加正轰轰烈烈的新军入伍?
微微皱皱眉,静静倾听海风声音的胡峰,也是开始一一排除起来。
要知道,清末民国时期,那就是一个草菅人命、压根无序的乱世,军阀枪炮才是时代的主流,大军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
在这种时候去经商办工厂,光是原材料进出大大小小军阀治下的地盘,厘捐税赋都能收到你赔本!
所以说,在没有自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