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6 因军功林氏被参(1/3)
三皇子的后事处理完毕,又过得时日,皇帝心中悲痛稍减,开始面对南阳侯的去留问题。
南阳侯打仗自不用说,着实厉害,不负父辈威名,然而这天下打仗厉害的也并非南阳侯一人,早在三年前南阳侯的岳家魏家出事之时,皇帝心中就有过想法,只是那时南阳侯镇守三关,还得先需抵抗外敌,这才作罢。
一直到三年后,如今南阳侯回京述职,快两个月下来皇帝都没拿定主意是否该换人,才有臣子们都知道皇帝有这心思却也猜不出换谁来,让南阳侯半点消息都打探不出。
当年魏家被揭发通敌谋反,其实皇帝是不信的,天下太平国库丰盈,他待魏家也算是知人胜用,连人质都不用留京,魏家也只掌着三个重要关口里的六关,再造反也造不起来。
然而最终魏家被判灭三族,却是因为有人实实在在的发现魏家里通外敌。
魏家只守六关,皇帝自然不信他们能造反,盖因造反难成,然而要里通外国、有外族相助,将国土打开一道口子再侵入大庆朝却又是另一回事,这才让天下不得不疑。
而魏家要是通敌造反,那么做为向来与魏家关系交好且还是魏家女婿的南阳侯府有没有可能在其中有插手?
特别是在南阳侯那一封折子上,摆着不偏不倚的态度,要求强烈彻查,最后终于查出魏家的罪证,皇帝心中对南阳侯更有了想法,这是不是被发现后的断尾求生?
上位者从来多疑,两府那般好的关系,要是南阳侯上书为魏家鸣冤,皇帝觉得这倒是正常了,偏偏南阳侯一副想要摆脱的模样,反而让皇帝觉得南阳侯的反应难以琢磨。
即便是南阳侯后来在三关处挡住了外敌的入侵,死死守了三年,也没消除皇帝对他的怀疑,毕竟江山事,大局为重。
皇帝迟迟拿不定主意,也知要不换将,总不能将南阳侯一直留在京城,便将太子叫了来。
太子如今已年三十余,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又是嫡皇子,在与皇后感情最为深厚的时候出生,算得上是占尽了各种好处,被皇帝立为太子再正常不过。
因是第一个孩子,太子也算是皇帝亲手教大的,就算后来偏爱三皇子了,然而在皇帝心中,太子做为自己继承人的想法就从来都没变过,而这江山终究是要留给他的。
“太子对此事有何看法?”皇帝就问道。
当初魏家出事之时,因魏家的外孙女嫁的三皇子,太子怕皇帝觉得自己对兄弟不仁,因此一直持中立的态度,只建议将魏家带回京中,等打完了仗再细查,毕竟那时外敌全面入侵,魏家是否谋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好江山。
何况那时,皇帝自己也不怎的相信,太子自不会逆着皇帝的心思来。
要知魏家侯爷当年只比皇帝大上几岁,虽不是皇帝自幼一道的正式陪读,然而也是同一个武术师傅,有着一层师兄弟的感情在,皇帝对魏侯爷这个师兄的了解远远比别的勋贵家同龄的深。
只是三年前本魏侯爷就守关不利,一时输了两城,在战事十分紧急之下,偏偏又有人拿到了外族可汗给魏侯爷的私信,然后引起了军中震荡。
说起来皇帝最后灭了魏家三族,也是被大势所逼,里面其实也有着许多不清不楚。
如今魏家已去,三皇子又死,自己的太子之位坐得更稳,念及三皇子妃的投诚礼送得这般重,三皇子妃生母又没了依靠,太子也是愿意照顾一二的,“魏家之事,萧家有没有参与,儿臣手中并无实证,不敢妄言。然当年两家交好,方有的姻亲之好,却是全京城都知道的。儿臣反倒对当年魏家之事多有疑惑。”
“我儿只管直说。”皇帝心中满意太子的说法,摆手道。
太子便道:“当初六关有巡按御史参魏家有谋反之心,盖因查探到一批兵器,可至今那批兵器来源于哪,要交予谁,冶炼兵器的铁矿从何处所出,还半点不曾得以知晓。后来又有可汗之书与魏侯爷,若魏家真与外族勾结,此事当秘密进行,又为何那般轻易就被人所得暴于众人之眼?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