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好基友一辈子(2/3)
子的手甚至都在隐约的颤抖着,这要是摆在现代,那可是天价啊!有价无市的那种。一代代的传下去,那就是传家之宝了呀!!!她是见识过黑胶唱片的风采的,虽然那也只是在大老板家里听过一耳朵,却让一直活在数字时代的明珠感受到了那种从骨子里发出来的装逼与矫情的范。这是一种逼格!一种脸面!
当年的明珠不懂的欣赏,不代表开窍之后的明珠欣赏不来。在寄给十三爷设计图纸的时候,她就已经淘换了许多的唱片和戴铎一起慢慢欣赏过了。可是那些都不算,那是作弊,面前的这个才是真正的历史上的第一个。
儿啊!闺女啊!为娘给你创下了多么大的一份家业啊!感激涕零去吧你哪!
明珠瞧着这个大大的盒子里装着的小东西,心里却是满满的百爪挠心。无论如何都舍不得打开来听听里面的内容了,只想赶紧麻溜的收藏起来,作为传家宝。
不过,瞧着戴铎投来的目光,明珠还是控制住了心底的那抹狂乱,默念着“气质要在!气质要在!”
还是麻溜的捧着盒子走到大喇叭的留声机边上,十二万小心的把唱片放到机器上,再轻轻的摆上指针。
看着她如临大敌的谨慎模样,戴铎眼底闪过一抹为不可查的笑意,低头继续写字。
指针转动,留声机里慢慢的传出了一个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的水磨腔调的声音。女子的声音柔媚的像是要捏出水来一般,宛如一匹最为丝滑的绸缎从身体上滑过。
让明珠在这个初春的寒冷里如同三伏天吃了一大桶冰淇淋一般畅快。
一支桃花扇,唱出了多少天地无情,儿女情仇。
此人正是全苏班的当家女旦雪如,祖籍扬州,为女旦中的翘楚,当年虽然只有十七八岁,却是名满京城的大腕,乃至历史上都有记载的顶顶有名的昆曲大家。可是却已经很多年没有出来。
全苏班出自苏州,据《王巢松年谱》记载,康熙二十一年,曾修改演出太仓王所编《鹫峰缘》。班头是人称老徐班的余维琛,原在石塔头班串客,后学师自创了全苏班。雪如便是他的首席弟子,亲自教导长大的,当年康熙爷南巡时还曾经在万岁爷跟前表演过,现在却落魄成了老徐班。但是余为人性慷慨,任侠自喜。善饮,能读经史,解九宫谱。当年轰动京城时就和十三爷成了莫逆之交。
当年全苏班之所以没落,和雪如以及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时代,清朝宫廷演剧,主要还是昆剧,其次是弋腔。宫廷所需昆剧演员,全都由苏州织造府选取。
孔尚任,又是这个故事中顶顶关键的人物。
虽然势败,但是昆曲依然保持着“正声”的地位。康熙年间的昆曲已形成走向全国的势头。昆曲家班随着官僚的移任而四方移动,且随着商路而流向南北各地广受欢迎。
康熙二十七年,洪昇写成了《长生殿》。三十八年,孔尚任写成了《桃花扇》。两部传奇
为北京的昆班所首演,造成京师梨园的两度特大轰动。昆曲舞台上矗起了两座不朽的昆曲传奇的丰碑。 而演唱《桃花扇》的就是全苏班。
这两部杰作给洪昇和孔尚任带来了荣誉,但并未给他们带来好时运。
《长生殿》脱稿后,“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 “蓄家乐者攒笔竞写,转相教习”。
但是好景不长,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佟皇后去世还不到百日,洪昇和朋友们就演唱《长生殿》,酿成了“国服未除”、“非时演唱”的一桩公案。观剧的诸人罢职,洪昇被国子监除名。
《桃花扇》在康熙三十八年六月脱稿后,“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北京城里“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其又以全苏班最盛”。
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
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北京太平园公演后,轰动了京城。消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