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金玉仙缘》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金玉仙缘 () >> 元始天尊、玉皇大帝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68504/

元始天尊、玉皇大帝(2/3)

;谋事的成败、吉凶等等;由于被人们赋予了多种神明属性,这位手中有无限权力大神明,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神的范畴,而成为一个兼带人格属性的大神明。其在民间的影响也非常大,古时人们动则卜筮,就是为了求得这位天帝的庇佑,而历代的帝王更是以“天子”(意为天帝的儿子,来到人间以牧万民)自居,利用人们的天帝崇拜,利用“君权神授”的唯心理论来强化其统治权威。

在先秦的许多着作中,都有大量的天帝崇拜内容。如:“时迈其邦,昊子其子也,实右序有周”(《诗经.周颂.时迈》);“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天乃佑命成汤”;“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尚书.周书》);“天子将出,类乎上帝”(《礼记.王制》)等等。从现有的历史文献来看,有关天帝的崇拜非常久远,可以说从人们崇拜自然神明,从人间有了帝王统治,天帝崇拜就已经进入了中华民众的生活。

由于天帝崇拜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佛、道两教争夺信徒斗争的深入和造神运动的愈演愈烈,天帝也被拉入了道门。

在道教中,玉皇大帝的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权力最大。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明之外,宇宙间万物的兴隆衰败、生死存亡、吉凶祸福都被其掌控。其“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

由于“天帝”的来历比较抽象和单纯,于是道教理论家们便对其进行了粉饰和包装,“天帝”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道教经典当属述说天帝来历和宗教事迹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简称《玉皇经》,《玉皇经》里有关天帝来历和宗教事迹不那么令人信服,犹如佛教“释迦牟尼”成佛故事的翻版,有篡撰和抄袭之嫌,本文就不进行相关赘述,有兴趣的书友们可以参阅《玉皇经》)。随着道教信徒们的补充和历代帝王的推崇加封等,天帝的名号也越来越多。

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456年~536年)编制了一个《真灵位业图》,在这个《真灵位业图》里出现了“玉皇”和“玉帝”之称。尽管在这个图里“玉皇”和“玉帝”指的分别是排在第十一位的“玉皇道君”和排在第十九位的“高上玉帝”两尊神明。但是天帝除了起初的天帝、上帝、昊天上帝名号之外,就又有了“玉皇”和“玉帝”之称。

隋唐时期,“玉皇”信仰盛行,把天帝的名字里缀上个“玉”字并流行开来,与“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相关。在道教中,玉是长生不老,与天同寿的象征。古代甚至有一些道士服食玉的说法。而中国民间就有“俗人戴金,贵人佩玉”的传统说法,所谓贵人佩玉在唐代可以说是到了极致。唐代有着严格的用玉制度,如只有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佩玉。而且身上佩带几块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新唐书》记载:“……以紫为三品之服,服金玉带十三……”。由于在唐代,玉是所谓尊贵的象征,所以在唐人的诗词中,“玉皇”和“玉帝”的称谓大量出现。如白居易《梦仙》诗中“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等等。

宋代宋真宗在宫内滋福殿设“玉皇像”供奉,在大中祥符七年,上天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帝”自此而来。后来宋徽宗又上天帝圣号曰:“太上开天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信徒们对“玉皇大帝”的敬号也是尊崇有加,如“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等等。《西游记》中对玉皇大帝的全称则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在民间,“玉皇大帝”还被称为“天

状态提示: 元始天尊、玉皇大帝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