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金玉仙缘》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金玉仙缘 () >> 王重阳、丘处机、全真教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68504/

王重阳、丘处机、全真教(2/6)

阳自称是“神修”)。就是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氛围下,依现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依然也只有疯子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王重阳在村里传道,村里人觉得他是更疯了。不仅没人追随他,反而惹得村民们耻笑。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烧掉茅庵,拿了一个铁罐作食具,东出潼关,一路乞化去了东海(今山东一带)开始了传教生涯。

王重阳第一个度化的大弟子为宁海州(今山东牟平)人马钰,马钰在家中为其建了庵堂,王重阳命名此庵为“全真堂”,全真教由此而名。此后,王重阳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传到讲法。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宗教社团,弟子多达数千人。其中最有名望的弟子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被后来的全真教弟子们敬奉为“全真七子”或“七真”,和“五祖”连称为“五祖七真”。

王重阳自称遇到过吕洞宾、汉钟离、王玄甫、刘海蟾四人之事听起来也许令人不以为然,当年刘蒋村没人追随他,就是没把他说的这些话当回事儿。但是王重阳做为一介平民,一不靠官府,二不靠势力,三不靠钱财,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在山东打出了一方天地。这里面固然有社会和时代的原因,也有全真教教义所蕴涵着一些令人信服的合理成分。但其学识和个人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王重阳饱读诗书,善于随机施教。出口成章。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正统道藏》。

这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王重阳对未来的预知能力。有关王重阳对未来的预知能力的事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件事,一是王重阳准确的预知自己的寿命。二是准确的预知出其未来七大弟子的姓氏。王重阳五十三岁时,就题过一首诗:“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诚搜刷”。就预测到自己的大限为五十八岁。金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阳率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西归。客居汴梁(今河南开封,金人称“南京”),已知不永,与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这一天,作《竹杖歌》诗一首示于四弟子,诗曰:“一条竹杖名无著,节节生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是灵丹药。不摇不动自闲闲,应扬随机能做作。海上专寻知友来,有谁堪可教谁托。昨霄梦里见诸虬,内有四虬能跳跃。杖一引,移一脚,顶中迸进银丝索。攒眉露目振精神,吐出灵珠光闪灼。明艳挑来固然乐,白云不负红霞约”。马丹阳等四人听了师傅的《竹杖歌》后,悲泣不己。丹阳曰:“人道区区,尚无所得,吾师弃我,遑遑可归?”王重阳说:“丹阳己得到,长真己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领管之。吾今赴师真之约耳!”

寓居磁器王氏的旅馆中。王氏对他不礼貌,又毁谤他。王重阳不以为然地预言道:“吾居之地,他日当令子孙卜筑于此。”王氏等凡俗人等不信,认为王重阳在发狂言。六十四年后,栖云真人王志谨挈其徒落脚于此,一座壮丽的殿宇,出现在原址上,后名重阳宫,又名朝元宫,最后定名为延庆观,至今犹存。

关于王重阳准确的预知出其未来七大弟子的姓氏,也有两个出处,一是其在王重阳在刘蒋村烧掉茅庵时,且歌且舞,其歌词之意就是要到“东海投谭捉马”去,二是王重阳东出潼关,沿路乞讨,途经洛阳,观瞻翠云峰上的“敕建上清宫”时,在上清宫大殿侧壁上《题上清宫》诗一首中写到:“丘谭王风捉马刘,昆嵛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王重阳的这首上清宫题壁诗,不是即景抒情,也不是谈道论法,而是把自己这次出行山东传道,所招收的弟子的大姓提前公之于众,真是玄中之玄,奇中之奇!在此之

状态提示: 王重阳、丘处机、全真教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