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金玉仙缘》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金玉仙缘 () >>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三十九)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68504/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三十九)(2/2)

(圣树)”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心中常“悟”即有“菩提”,而“佛陀”品阶的神明,“菩提”自然是常驻其心了。因而孙悟空自然不用回拜了,从佛教理论的角度而言,尾篇没有了交得也属合理的情节安排。十八、解析一下《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现身的形象诗。结合我们对须菩提祖师的身份认定,这里我们就综合前面的分析,就《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作者在须菩提祖师出场时所做的一首形象诗,进行逐句解析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认定。第一句:大觉金仙没垢姿“大觉金仙”是特指佛门中起点在“佛陀”品阶的大神明。“垢姿”则是指人生经历,只要有过人生经历都算是有“垢姿”或者说曾经有过“垢姿”,受过“红尘”磨难。而要成为“佛陀”品阶的大神明,有人生经历是必备条件。结合前面我们分析过的“菩提圣树”和释迦牟尼佛的“半师之谊”,以及“菩提圣树”的神明属性来看,“没垢姿”也只能适合于在汉传大乘佛教中为圣洁之物的“菩提圣树”。第二句:西方妙相祖菩提以中国的地理位置而言,佛教创立于“西方”,并且由“西方”传入中国。而“相”是佛教中用来形容佛门中的神明或世间的人、事、物或事物等等的一种说法。如佛教把人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指为“俗相”、“红尘相”、“世间相”等等,认为这些“相”以各种yù_wàng诱惑人们在“红尘”世界中堕落而修成“恶业”,而在“苦道”(多指“人界”)、“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中轮回,不能进入善道(天界为神)。是让人们踏入迷途的一种“虚幻不实”的“虚空相”。《无常经》指出“世事无相,相有心生”。告诫人们只有认识到人世间的这一切“虚空相”,才能走入修行的第一步。故而寺院也常常被人们称为“空门”,即将出家的人也常常被称之为要“遁入空门”。而佛教的神明也有“相”,如释迦牟尼佛端坐的“相”,则称之为“法相”或“庄严相”。而显化人间,普渡众生或点化某人成神的时候,佛教的神明,特别是佛陀、菩萨品阶的神明,就会因人、因事而异,变幻成各种人或物,这类“相”则称之为“妙相”,《西游记》中有关此类“妙相”的描写有很多,例如观音菩萨与木吒师徒二人变作两个疥癞游僧上东土寻取经人赠“锦澜袈裟”和“九环锡杖;文殊菩萨则称自己变做凡僧,度乌鸡国王证金身罗汉,因乌鸡国王不识相,把文殊菩萨用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等等。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再详述。因为这种变化多端,故“妙相”也称为“无穷妙相”。因而“妙相”一词也成了佛教众多称呼中的一种另称或佛教中佛陀、菩萨品阶神明的代称。“祖”则是指事物的本源、宗源。关于“菩提”前面也多次提到。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因“悟彻菩提”而“证得佛果”成圣这种微妙的因果关系来看,“西方妙相祖菩提”这句诗,其实就是《西游记》作者以非常直白的方式来说明,西方佛教的宗源在于菩提(圣树)。


状态提示: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三十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