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大迂回战略(1/2)
紧张酝酿了大半年的灭成汉战役,终于在太宁元年夏,徐徐拉开了大幕。
此次战役的目标,正是割据蜀地的成汉,由于蜀中地理险要,枢密院制定了三路攻蜀的计划。除了担任佯攻诱敌的左路军外,还有负责水陆突袭的中路军以及实施大迂回包抄的右路军。
且先不提左、中两路军,单单是右路军迂回计划就非常宏大。
早在左、中两路大军开打之前,右路军就已从高原出发,然后沿着后世茶马古道上川藏线,横穿整个大西南,对蜀地侧后方的越嶲郡发起攻击。
原羌族首领姚弋仲将独领右路军在羌族部落的帮助下,从西海高原一路南下对成汉实施大迂回战略。
何为大迂回战略?就是为隐蔽己方战略企图,并不直接与敌方接触,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对敌方战略战役集团进行包围,从而最终达到战役目的的战术。
在华夏历史上,有两位牛人是实施大迂回战略的高手。
一位是叱咤亚欧大陆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另一位是共和国缔造者毛公。
二人都曾采用的大纵深、大迂回战略,而得到的战争效果也是空前的。
公元1244年根据成吉思汗生前的战略构想,蒙古军开始实施先下西南,迂回夹击南宋的第一次大迂回战略。
到了公元1253年,忽必烈兴兵十万开始对南宋的第二次大迂回战略。
蒙古骑兵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之间纵横驰骋,实乃十三世纪战争史上之奇观。
毫无疑问,成吉思汗以及他的继承者们创造了经典的大迂回战略。
同样,毛公也是大迂回作战的高手,当时为了切断企图退往海南岛和国外的*****军之后路,jw制定了对广西和西南的大迂回和大包围战略,全面包抄与围歼了广西和西南之*****军。
自打收复秦州、灭掉吐谷浑,燕国不断招抚居住在高原密林深处的羌族,并将自身影响力深入到羌族内部。
这无疑为今日实施大迂回战略创造了条件,因为大军沿途所过之处几乎全为羌族部落。
这样一来,只要能得到羌人部落支持,右路军将有很大可能实现大迂回战略。如此攻蜀战役一旦打响,成汉不但会面临来自北边的威胁,南边大后方也将遭到燕军攻击,肯定会让成汉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枢密院的战略目的十分明确,三路大军有明有暗,有负责正面佯攻的左路军,又有负责水陆突袭的中路军,最后还有隐蔽行藏实施大迂回包抄的右路军。
当然了,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军事行动方案是完美无缺的,枢密院制定的这个大迂回战略同样存在着巨大风险,就像一柄双刃剑一样,用不好就会伤到自己的。
为了保证大迂回战略成功,枢密院特地调羌人出身的姚弋仲担任右路军统帅,同时所属士卒亦大多来自归化羌族,这都是为了减少当地羌人部落的抵触情绪。
除此之外,由于沿途人迹罕至,枢密院为三万担任迂回任务的大军提供了十万匹战马负责物资运输,以保证大军的后勤补给。
这也多亏燕国境内马场众多,又占据了阴山南麓、西北、东北等大片草场,让燕国一次能轻易调集数十万马匹用以战争。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根据枢密院部署,右路军携带了不少食盐与茶叶,用以沿途赠送部落首领或者交换物资所用。
……
姚弋仲小心翼翼穿行在高山密林间,遇到岔路还会掏出地图对照一下方位,并再三向导确认路线十否正确,可谓是小心了又小心。
不能怪姚弋仲如此谨慎,实在是战前他已立下军令状,赌上了身家性命,此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原来当初枢密院提出大迂回战略后,为了主将人选吵成一团,迟迟不能确立人选。
迂回战略对主将素质要求极高,不但要深通骑兵指挥,又要擅长与胡虏打交道,最后还要有凝聚人心的本事。
毕竟数万大军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中横穿千里,其中困难简直难以想象。因此如何凝聚人心,让全体将士团结在自己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