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让古人闪了面子(2/3)
大鹏总是对能按照克来计算的东西感兴趣,那么多弄一些这样的珍贵药材,无疑比总是弄文物好。犀牛角这东西,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唐本草》,在大宋时期,它也是被认为是珍贵药材。
据《宋史》记载,公元1054年“京师大疫”,仁宗皇帝当即令太医配置药方,并从自己的私人财物中拿出两只犀牛角,其中一只是极为名贵的通天犀。
内侍李舜举认为这种宝贝不可多得,万一给老百姓用光了以后很难再找到,希望能够留下来供皇帝专用。
仁宗却说,“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强调百姓最为贵重,相比之下这些所谓的宝贝又算得了什么,当即“碎之”,掺入药中救济百姓。
仁宗还命太医选拔高明的医护人员赶赴病区,根据病人病情配发相应的药品,以防止“贫民为庸医所误”。
有人如此评论仁宗,称“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
实在不知道“百事不会”这个判断得自何处,但一个急百姓所急,把百姓放在心上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好皇帝。
**社会嘛,一切都只能和皇帝本人的好坏挂钩。
那个李德老板给病人看完病后,又给那人抓了几副药,吴大鹏看见他熟练地使用着铜戥子合药,不一会便把草药包好。
虽然这样的街头药店在东汉时已出现,但多是个体民营性质,到宋代时才纳入到政府医疗体系中。
大宋时期积极开办官办药店,提供疗效、价格都有保证的成药,深受老百姓欢迎。
同样,也还保留着个体民营性质的药店,这个能起到补充作用。
李德老板的这一家药铺便是如此,《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大官人也开了一个。
大宋朝廷为了让老百姓能吃上“放心药”,在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宰相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了“医改”,在新实施的“市易法”中,将主要的民用药品纳入国家专卖。
对于个体民营者的药店则是加大监管力度,由于国家专卖的主要民用药品价钱低廉,所以个体民营者药店里的药物也就实在贵不到哪去。
大宋的老百姓有充分的选择权。
在“吃药方便”的同时,大宋朝廷也裁减了一些原本只为高层服务的宫廷医药机构,增加慈善性质的民间医药机构,推广“养病院”。
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担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为了控制当地疾病流行,给穷人提供就医方便,他创建了“病坊”,起名“安乐”,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由官府接管后,易名为“安济坊”。
“安济坊”是一种带有平民医院性质的慈善医院。
此后,“安济坊”这类平民医院在多地建立了起来,这样呢,大宋朝廷基本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在尽量让穷人“看得起病”方面,他们的成效显著。
李德老板给那病人送走后,来到吴大鹏身边,一掀自己的直裰,便坐到他旁边。
他心里记着此人先前是那海外行商的劳力,不过这些时日,就换了装束,成为商人了,看来那些海外行商的势力果然不小。
他们在红水溪边大建什么工业园区的事情,县城里也都在议论此事,因为他们的声势大,这里毕竟只是一个县城。
吴大鹏和他客套了几句后,直接奔向了主题,他想要犀牛角。
李德老板好奇地问道:“那犀牛角大部分都来自己海外,你那殷地安国竟然不出产此物?”
这个小子记忆力真心不错。
吴大鹏笑道:“确实如此,我那里唯独此物没有……”
李德老板说:“犀牛角是官家和买之物,民间卖的极少,不好得到……”
吴大鹏笑着说:“你这里若是用于医药,还是急用,该当如何?”
“可以到临安府惠民和剂局申请购买……”
“你看,若是你声称治医所用,岂不就可以买卖了?”
“某岂不是要做假?!”
“怎么叫做假呢?我确实是需要啊,一只还不够,你若是能联系了其它医家,多弄一些,我可以给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