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1/2)
演讲结束,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整个会场有上百名作家,只有一小部分和林子轩有过直接的交流,大部分作家是通过林子轩的作品来了解他这个人。
没办法,就算林子轩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和所有与会的作家都进行接触,何况还有语言不通的问题。
所以,三人分头行动。
林子轩负责美国和英国的作家,徐至摩负责瑞典等态度中立的国家,郁达浮负责法国和德国的作家,这样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和所有作家进行接触,从而改变他们的态度。
林子轩无疑是其中最惹人瞩目的人物。
由于对林子轩,或者说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不少作家都把林子轩的作品找来读一读。
在中国的图书展上,他的作品被万象书局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不仅包括像是《蝇王》这类以西方为背景的有《边城》和《雷雨》这类中国的剧,更不缺诗集《一代人》。
也少不了他最开始的两部中短篇人与海》和《小王子》。
这时候,欧美作家才发现林子轩作品的数量和他的年龄有着巨大的反差。
一般来说,27岁是一个作家写出成熟作品的开始。
在此之前,作家的学识和阅历不够,很难写出深刻的作品,到了35岁之后才是作家的爆发期,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趋于成熟。
当然,也有一部分天才作家,这里尤其以诗人为主,在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
只是,即便再天才的作家也无法做到在27岁就写出如此多的经典作品来。
以往像是《老人与海》只在美国被认可,这次欧洲作家对其称赞不已,认为这部中篇精练有力,寓意深刻。是部难得的佳作。
这是林子轩在20岁的时候写的第一部作品。
即便是再挑剔的作家也不得不承认,林子轩是位天才型的作家,那些作品就是证明。
在世界文坛,证明一个作家价值的就是他的作品。只要写出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就会在世界文坛有一席之地,就会得到认可。
用作品说话,这就是一种公平。
有作家戏称这一届的国际笔会成了这位中国人一个人的舞台。
赞誉和诽谤,媒体的追捧。作品的证明,无数作家的关注,让林子轩站在了舞台的中央。
会场上的掌声是对他作家身份的肯定。
听到掌声响起,看着下面各国的作家,林子轩很放松,他能感觉到一种变化。
这里是国际笔会,是作家的组织,即便受到了苏联的压力,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只要你是一名作家。写出经典的作品,就会得到尊重。
作家始终是一群逆时代潮流而写作的人,他们想要自由的写作环境,保持鲜明的个性。
在掌声之后,便是投票环节。
林子轩、徐至摩和郁达浮三人坐在一起,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没过多久,国际笔会的主席约翰高尔斯华绥微笑着走上前台,直接宣布中国正式成为国际笔会的一员,中国笔会中心成立了。
林子轩是中国笔会中心的主席,徐至摩是秘书长。郁达浮是理事。
包括蔡元赔、胡拾、郭沫偌、周作仁等人成为国际笔会的成员。
这份名单在国内就已经定好,蔡元赔和胡拾推掉了主席的职务,认为林子轩在西方文坛有影响力,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徐至摩颇为激动。站起身和林子轩两人拥抱,嘴里说着什么,好像是一首诗。
很多国家的作家过来祝贺,场面非常热闹。
事后,林子轩接过国际笔会颁发的证明文件,和高尔斯华绥交谈一番。
这次的投票中国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国家的代表最终改变了主意,也是历届国际笔会大会投弃权票最多的一次。
英国媒体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林子轩演讲的全文也刊登在《泰晤士报》上。
英国记者惊呼这是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开端,一个古老的国家发出了自己的吼声。
消息很快传到国内,国内媒体一片沸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