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战火再起(下)(2/3)
。南方用兵,雍凉也要用兵,这样的局面下蜀国内部分不都是兵才怪呢……
蜀主刘禅对于吴国的同盟之意颇为赞叹,同意从**备抽出三十辆投石车送给吴国。
比起吴国要求的五十辆,这可不算多。然而马钧和刘邵都遇害了,蜀汉的投石车也只能是送出一辆少一辆。先有五副式斗具,再有三十辆投石车,蜀汉对于吴国同盟表示出的诚意也算是足够了。
薛珝和黄崇顺着长江回到建业,沿途山越并起的情况也是无法遮掩的。黄崇十分惊讶吴国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摆平山越,要知道吴国和魏国撕破脸皮即,内患不除怎么挡得住魏人?
吴主孙亮对此倒是颇有信心,示意黄崇可以留江东观察局势变化。黄崇身为蜀国使者,这个时候倒也愿意留下看吴国如何处理这山越危机!顺路还可以看看老朋友荀勖。
自从黄崇离开后,荀勖便难以和吴国的世家重臣们见面,不用说吴主孙亮了。而跟随荀勖来到吴国的随从们是被限制了出入馆驿的自由,甚至武器都被吴国缴械。
到了这个份儿上,谁都知道吴国的态。而荀勖能保住性命就已经是烧高香,哪还会武器的问题上和吴人生冲突呢……馆驿渐渐地成了荀勖和魏人唯一能够自由活动的区域。
黄崇再次来到江东,安排的馆驿已然是另一处了。
听说黄崇来拜访,荀勖微微感到意外。人无千日好花无日红,荀勖江东人物眼的地位早已不如从前,这黄崇来见自己是耀武扬威,还是想羞辱一番呢?
“公曾先生许久未见,为何如此憔悴?”黄崇进入馆驿后开门见山的道。
荀勖把眼看了看黄崇身后不仅是蜀国的随从,有吴国的大臣和侍卫相随,当下拱手还礼道:“偶感风寒,倒是让黄大人见笑了。”
黄崇点了点头道:“今日前来,黄某只是陪客,见公曾先生无恙便放心了。”
“哦?”荀勖闻言双目神光一闪,落了跟随黄崇前来的吴国大臣身上。
黄崇既是陪同,那么主角就是吴人了。看到黄崇的神态,就知道吴国和蜀汉依旧是保持盟好,如此说来多半今日就是决定自己去向的日子了。
“这位大人看似面生,不知有何贵干?”荀勖出入吴国宫殿,遍观江东群儒,然而对于眼前这名吴国大臣,却是面生得很。
“公曾先生不用多虑,下乃是近入宫的侍臣,特奉吾主之命请先生回国。”那吴国大臣也不愿意交代自己的姓名,言罢拿出吴主孙亮的圣旨开始宣读。
吴国和蜀汉本就是盟友,吴主孙亮的圣旨自然是些吴蜀友好的话语。后才是让荀勖回国复命,劝魏国“识天命,顺民心”之类的言辞。
荀勖谢恩之后,见黄崇和吴使都是拍屁股就走,只好自顾自的苦笑。说是让自己回国,可归国之路就这么简单么?别的不说,单是自己知晓了蜀汉斗具的事情就足以让自己死八次了……
然而王命不可违,吴国皇帝不是自己的王,自己却人家的地盘上。当下荀勖派手下人去要回属于魏人的兵器,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建业城。好吴人也没有为难这些魏人,归还了兵器还赠送了些许的路费和盘缠。
魏人黯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背影,整个吴国的眼光都集了平定山越上。和魏国开战即,山越是一定要平定的。好江东的虎将仍有不少,吴主孙亮的几番催促之下接连攻破山越领地,占领山贼的巢穴,终于是让内患暂时平息,给了吴国喘息的时机。
依照道理,实是应当等山越彻底平复,再放荀勖离开江东的。可魏国也不是吃素的,许久没有荀勖的动静,司马昭的魏军和王基的魏军都开始渐渐活跃起来,大有开战的架势。
这般趋势之下,吴国唯恐司马昭动进攻,只好把放荀勖回北方的消息传出作为缓兵之计来应付魏人。
无奈缓住了魏人,就要快的平定山越。魏人用荀勖来和吴国谈和,暗鼓动山越和山贼作乱,如此行径早引起了吴国君臣的公愤。比起蜀汉暗留力的事情来说,反倒是魏国做的过分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