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边关之急(八)(2/3)
有个闪失,京城将十分危险。常旬十分清楚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所以每晚他都会读书到深夜,就是怕有的将士偷懒,忽略了情况。
又过了一盏茶时间,常旬大概是看累了,这才放下手里的兵书,起身来到了关城之上,举目远眺;
巍巍山峦,起伏跌宕,绵延城关,甚是磅礴,这个地方每年四五月份的夜景是最好看的。巍峨的城关在青被的拥族中,透过点点月色,甚是迷人,还可以感受阵阵清风徐徐,很是凉爽。
常旬不由得闭上了双眼,感受着这种美好的意境,许久才睁开眼睛,但刚睁开眼,便注意到很远的一处情况,那是相隔几个山头的一处烽火台,一团明亮的火苗在其上亮了起来;
什么情况?常旬心里微微一提,俗话说,烽火狼烟,白天升烟,晚上明火,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必定有什么情况发生。
正当他沉思之际,相距那烽火台较近的其他烽火台,也相继亮起了火光。
“不好……有外敌入侵,火速备战……”
…………
天刚破晓,徐秋澗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不耐烦的起身打开门一看,竟是死太监王振,此时见他一脸焦急的样子,徐秋澗不由得一阵诧异;
“又是哪阵风将王公公你吹到我府上了,看你这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千万别跟我说皇上因为你帮我的事重罚了你……”徐秋澗一副很是警惕的样子说到。
“哎呦……徐大人!都这时候了,你还跟杂家来玩笑,赶紧走吧!出大事了,皇上让我通知你赶紧进宫去商量大事呢!”王振十分焦急的开口道。
“什么大事?”见王振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徐秋澗心里微微一提。
“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行了,你先跟杂家走,杂家边走边告诉你!”王振着急道。
徐秋澗一点头,不再言语,随即匆匆穿了衣服,跟王振去了皇宫!路上,王振告诉了他一个十分震惊的消息;鞑靼十万大军翻过沙岭,穿过黑谷,攻破八达岭,兵临居庸关了。
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居庸关对于北京城的重要性,连他这个来自和平年代的先进分子,都十分清楚!居庸关距离北京不足三百里,可谓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门户,一旦攻破,敌人将长驱直入,向京城杀来!
更何况京城目前已然空虚,哪还有还手之力,若敌军兵临京城,将成狼入羊群之势,大明危矣!
徐秋澗已经没有过多心思去思考鞑靼这十万大军哪里来的?又为何来得这么快?不由得加快了步伐,火速前往了皇宫,他虽然着急,但相信明宣宗和张太后比他更急!
来到皇宫,王振直接将他带到了朝堂,这件事实在太大,明宣宗不得不郑重对待,所以都约在了朝堂上。
此时的明宣宗和张太后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根本就坐不住,紧锁眉头的在群臣中间不断徘徊,显然这些大臣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帮他们分忧,一个个唉声叹气的不停摇头。
很快明宣宗便看到急匆匆赶来的徐秋澗,赶忙大步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徐秋澗的手,“徐爱卿……你说过你能保我大明五年,这次大明的存亡全寄托在你的身上了……”明宣宗近乎哀求了。
“皇上放心……微臣定当殚精竭虑,帮皇上度过此次危机,确保我大明无忧!”徐秋澗下意识跪在了地上。猜到明宣宗之前对他和于谦等人的良苦用心后,徐秋澗不由得更加佩服这位明君了!
“好……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王振路上都跟你说了我们现在的处境了吧!”明宣宗怔怔的点了点头,将徐秋澗扶了起来,随即看了王振一眼。
徐秋澗重重的点了点头,王振在路上确实跟他讲了一些细节,据说居庸关现有守军一万,昨夜鞑靼十万大军强行闯关,好在居庸关守将常旬沉稳慎重,指挥得当,加上居庸关长城坚固异常,算是暂时阻止了鞑靼军队的攻伐。
“朕甚是不解,这鞑靼的十万大军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如此兵贵神速,而且直捣居庸关,才被我们知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