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1875我来自未来》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1875我来自未来 () >> 第34章 王守业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57633/

第34章 王守业(2/3)

姚梵笑道:“我要盖的房子20间是一排,10排是一区,你盖好一区,我送你20把弓锯,两把手锯,一把大龙锯,一把木工刨刀和一套三个刨刀刀片,加一套10个规格的木工凿。”

“好!我现在就盖!现在我就带人!带人盖!”王守业是真的乐疯了头,有些语无伦次的在应答。

姚梵见王守业的工作动力明显暴涨起来了,喜道:“正是要抓紧才好,王掌柜,我跟你说说我的规划。”

接下来姚梵细细得对王守业交代了自己对于库区的营造规划。

王守业是木匠,一辈子都在修盖房子,而且清朝营造各种建筑的主管,基本都是木匠出生的人物,在古代,木匠本来就是土木工程里最早的总工程师。

听了姚梵的规划,王守业完全没有任何的理解障碍,他对姚梵复述了一遍,说的比姚梵交代的还要清楚。这让姚梵连连咂舌,称赞王守业聪明。这也难怪,毕竟姚梵不是建筑出生,规划的又是最简陋的板房、仓库和操场,哪里有难度可言。王守业要是连这都听不懂盖不好,那他这辈子的木匠营生就真的活到狗身上去了。

姚梵见王守业脑子清楚,比他自己还懂土木工程,又在诱惑之下充满上工的积极性,便索性将工程全交给他指挥,自己与贺万年一道乘马车回城休息去了。

贺万年和姚梵一起,挤在马车狭窄的车笼里,贺万年眼睛睁得滚圆地道:“姚兄,你当真要把那么多上好的工具送个那王守业?”

姚梵向后靠着车笼,疲倦地道:“送,干嘛不送,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贺万年点点头表示赞同,又道:“姚兄那木板房的章程我看了,我觉得那木板房着实是简陋的可以了,连一砖一瓦都不用,盖起来着实简单,木料钱加上剖木板的工钱,一个房子只要9两银子,再给一千个大子,足够木匠把这么一个木头盒子钉起来了,一个房子整好是十两白银。”

姚梵斜眼看着贺万年。

贺万年继续算道:“姚兄说那200户一区的房子要盖五个区,那就是一千个木头房子,要花一万两银子。可是姚兄,你那上好的铁钉,可是白白费在了这些不中用的东西上了,如今的铁钉价钱,可是二两五钱一斤,一个房子用三十多斤铁钉,就算80两吧,一千个这样的房子可是要八万两银子啊。姚兄花这么多银子,建这么多这样不经事的房子,要干什么呢?”

姚梵心说要你管这么多闲事,2011的铁钉一吨4000,买20吨不过八万元,折成黄金后再折回1875的白银,不过140两银子罢了!

姚梵现在已经基本练成精神分裂**了,他依旧是心里一套嘴上一套,说道:“不妨事,建好这些房子,我就学洋人办慈善事业,开个社会福利院,凡是无家可归的人,我就收留下来,给他们一口饭吃,教他们帮我走天下,贩卖商货。我连这个福利院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山东公社。”

“山东公社?”贺万年听着这奇怪的名字,心说这些留洋回来的人实在不可理喻,你刚觉得他们像个正常人了,他们却突然就犯起洋昏来,学出些洋人的蠢勾当。

“姚兄,洋人为何要养这么多闲人?还管他们吃喝?”贺万年实在想不通,只得继续追问。

姚梵摇头,叹口气道:“贺兄,这慈善本不是洋人想出的主意,而是中华自古就有的美德。我华夏乃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儒家讲仁爱;佛家讲慈悲;道家讲积德;墨家讲兼爱。虽然话不一样,然其义理相近,都是为了救人济世,造福地方。隋唐时有赈灾济民的仓廪制度;南北宋时有收容老弱病残的福田院和为饥民放粥的居养院,还有救治无钱看病之人的安济坊和免费施药的惠民药局;明代有收容孤老和乞丐的养济院。”

说到这里,姚梵突然心里悲怆,语调急转直下地厉声道:“可谁知宋亡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到了我大清国这一朝,谁又在意这些穷苦同胞的死活了?横竖那些铁杆庄稼们都有旗饷吃,永远饿不着!饿死

状态提示: 第34章 王守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