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特别的城市(1/3)
“这里就是绣城了?”
辛晓松是邮科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的所长,全国各地应该说是去过了不少地方,祖国的大好河山天南海北都留下了他的脚步。
然而当他踏上绣城的土地开始,却不自觉的放缓了脚步,有些迟疑起来。
“嗨,麻烦,让一让!”
辛晓松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让他不由自主的向旁边让了一下。
只见片刻之间,如同风一般在他身旁跑过一个人。他是个穿着蓝色跨栏背心的年轻人,耳朵上扣着一个简易的耳麦,腰间别着一个球鞋,跑起步来挥洒自如、自信昂扬——这倒是不奇怪,如果辛所长、哦,辛所长的年纪大了点,如果他儿子腰间也能别个自己没有力气为止。
哪怕累的吐舌头,放心,这对年轻人来说也是甘之若饴的事情。在别人家买个收录机好像买了一发155备跨在腰上,就好像黑衣人那把威力无穷的小手枪一样拉风。
在娱乐匮乏的年代里,早上晨跑时候周围人羡慕而新奇的眼神,就已经足以值回票价了。腰上挎着方跑步的。只有哪里人多,才一准要往哪里一头扎进去不可。
“骚包。”辛晓松摇摇头,撇了撇嘴。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哼——”
好在前面的男人是边听歌边跑步,辛晓松的话是听不到的。不过如果辛晓松能够注意到他的嘴型,就会发现跑步的年轻人正在不断的默默读着什么。从他不断重复的嘴型来看,似乎像是在重复一个英语单词的发音方式。
也幸好这个年轻人的心思不在辛晓松的身上,不然以东北人的暴脾气——其实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嘛。
东北人也一样是普通人,一言不合就跳、哦不,是瞅一眼就干仗的那种人,在东北还没有大下岗之前,同样也是稀有品种。像那种社会上的混混二流子,实际上反而是社会上鄙视链的最底层。
也就是原来历史上的十年后,东北经济崩盘才带来的恶果。别说是东北了,苏联解体之后,光头党可是世界十大黑帮之一。放到苏联还在的时候,古拉格那帮垃圾又算的了什么?
稍微抱怨了两句,辛晓松重新又拎起手上的皮箱,开始举目四望。很快,他就在一群高高举起的纸牌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哎,你们是新科公司的?我是辛晓松。”
“哦!辛所长您好,我是新科公司公关部的,我姓徐,您叫我小徐就行。”
打着辛晓松牌子的年轻人连忙伸出手来,想要和他握手。却没想到,下一刻一个皮箱就塞到了他的手里。
“帮我拿着,别磕碰到!”辛晓松松开了衣领的扣子,喘了两口气:“走吧,先去招待所安排我休息一下。坐了一晚上的火车,简直把人累死了!”
“好,您往这边走。”小徐看不出丝毫不满,一脸笑意的在前面带路。
早上七点停靠在绣城的过路火车,辛晓松火车上坐的是卧铺,其实倒也不算太累。这时手上轻巧了,再抬头打量周围的景色,才看出绣城和其他地方的不同来。
其中一点,就是绣城的街道上,摩托车竟然很是不少。然而相对这么多的摩托车,汽车的数量却不太显眼。
有嘉陵、轻骑和黎明这样的国产货,也有川崎125这样的进口车。这年月普通人骑上一辆摩托车,那就和三十年后开跑车一样。轻骑能算是美人豹,嘉陵250则类似于酷派的风格。长江750是牧马人,如果胯下骑的是川崎125,那至少相当于一辆奥迪tt了。
如果你出门开的是一辆菲亚特小土豆,不用说,三十年后开保时捷都没有你拉风!
就在早上上工的时间里,绣城街道上摩托车在自行车海洋中竟然至少能占十分之一!哪怕是放到帝都,也没有这么高的比例。
但相对于这么多的摩托车,想来绣城人的收入肯定很高吧?说不定开汽车的人也不少?
然而早晨时候街道上的汽车,实际上却并不是很多。有一些菲亚特小土豆,有一些苏联的拉达,还有大沽的大发面包车和极少的桑塔纳。更多的是圆头圆脑、看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