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鼓经》(2/3)
他来,在街里给他开了个书屋,租租卖文具啥的,别说,生意居然做得挺红火。驻马营附近好几所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一些闲得没事的年青人,都喜欢到这儿租书看。一毛钱看一本,虽然钱不多,可细水长流,收入也还不错。那时并没有后世所谓的网络,可供租的书大多是金庸、古龙和温瑞安等的武侠,还有琼瑶的言情那个年代,这几乎就是年轻人最主要的精神食粮。
当然,赵三儿也进一些工具书之类的,不过那大多数都是摆摆样子,许多书都是一摆好几年也卖不出去。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赵三儿总算从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般的汽车上走了下来。出了海城汽车站,赵三儿直奔隆发批发市场。他这里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在这里批发的。
江海市,中国北方一座普通的沿海城市,属于最早的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只是现在这里还刚刚起步,发展并不迅速,整个城市也只有三条主干道,两旁的建筑物也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低矮楼房。
隆发批发市场是一座大型批发市场,占地十余亩,个体经营单位一千余家,涵盖服装、食品、五金、电子产品、文化用品等多个方面,是名符其实的大型批发中心。
这时还没有出租车,公交车也不很方便,好在隆发批发市场离江海车站并不远,也就一里多路的样子,步行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隆发批发市场里人流如织,似乎一年四季总是如此。到处都是摊主的吆喝声,录音机里播放的音乐声,以及人们挑选商品的议论声,好不热闹!
赵三儿径直来到一家名叫“百盛文体用品批发”的商铺前。这是一家比较大型的批发点,两层三间的房子,总占地面积大概有三、四百平方米,里面分成两个大区,东面是各种文具和体育用品,西面整个三面墙壁加上四排大书架,都是挤得满满当当的书。赵三儿的书店和这个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
店里大约有七、八位客人,看样子不像是批发商,只是来逛的散客。这也是常有的事。这里的书比新华书店里的全,许多喜欢看书的人都会来这里找书。
“李老板年过得怎么样啊!”赵三儿看到坐在柜台后正捧着书看的一个光头胖子,笑呵呵地走了过去。
“哟,三儿来啦,呵呵,过年好过年好,又来进货啦?”胖子放下手中的《卫斯理》,满面笑容地站起身来,同时递过一支“三个五”
“李老板真牛啊,都抽外烟儿。”赵三儿笑着接过烟,掏出火点上,美美地抽了一口问道:“进新货没?”
“喏,那边一大排,都是新进的,对了,你看过卫斯理的书没?我进了几本,绝对好看!”胖子老板拿起手里的书晃了晃。
“是吗。”开书店的大多都是老书虫,听说有新货,赵三儿连忙接过李胖子手里的《卫斯里》,只读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连呼好书。
“你自己慢慢挑吧,挑好了告诉我一声。”看到赵三儿有点意犹未尽地放下书,李胖子乐呵呵地说道。
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赵三儿抱着一摞书回到了胖子老板的柜台前,后者头也不抬,指了指不远处一个女销售员说道:“挑好啦,老规矩,需要多少套跟红红说。”
“嘿嘿,得勒!”赵三儿说着,随即和那个走过来的女销售说道:“这些书,一样给我来三套,装好啊。”说完,好想又想起什么似的,从那只旧皮包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本子,翻了翻,随即对胖子老板说道:“对了,这书你这儿有吗?”
“啥书啊。”胖子老板一边说一边接过赵三儿手里的笔记本,看着上面记着的一条书名,念叨着。
“《音乐理论基础》?这啥书,不知道,你去那边儿翻翻,工具书都在那儿呢。”胖子老板往墙角一指说道。
“不好意思,刚刚你说什么书?”一道声音在赵三儿背后响起,赵三儿回头一看,却是店里的一位顾客。大约六十多岁的一位老人,长得很瘦,满头白发,一双眼却很有神,穿的是一套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中山装,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