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19120年 中国发展(3/4)
p>其中书法界来说,曾经的湖南督军谭延闿号称第一,谭延闿此时也混在议会里面,他的政治生涯,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混’字,被比喻为甘草,也就是万金油。什么地方可能都能用,但却没什么显著的政绩。谭延闿的字,是当前中国最值钱的。
为此谭延闿比一般的官员要富有得多,作为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谭延闿是有一些特权的,若是普通官员整天卖字,就算没有贿赂成分参杂其中也是不允许的,要卖字先把职务辞了再去卖。
谭延闿虽然因参与二次革命被通缉,不过很早就已被特赦了。
民国时的斗争,并非是你死我活的结果。中华帝国成立之后,这些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也得到了很妥当的安置。
局势即已稳定,这些人回到国内,就算是反对帝国政府也没有什么威胁,毕竟人民支持政府。
这些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也看明白了此时的局势,早已断了各种念头。
此时的中国,已不是辛亥革命时的中国。
辛亥革命时,权威被推翻了,就连个小猫小狗两三只都可能成为地方上的土军头,土皇帝。
而此时中华帝国的成立,建立了一个新的不可动摇的权威,这些土皇帝早被取缔掉了。
胜利者只有原华东势力,而其他势力则沦为了普通民众,等于是打回原形不过中华帝国政府好歹是给了他们一个妥善的安置。
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犯下什么罪行的人物。
这些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此对面对繁荣的国情,也是享受到了各种实惠的。很多也都看得淡了,再无什么幻想。
也有一批继续保留了仕途的,也都安安稳稳的过着日子。
北洋三杰中,段祺瑞此时是中华帝国国防部副部长,算是职务最高的一个虽然没天大实权但也是有事做的当前也做得兢兢业业。
王士珍则潜心修道去了,对道家玄理十分痴迷,隐居在北京家中不出,不过经常也前去拜访一些道家名师,其中赵避尘是被人们关顾最多的名师。
赵避尘此时可谓是广收门徒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冯国璋则拿了笔钱,安心在家养老,还经萤了一此产业,日子过得最为潇洒。
而像徐世昌这样的人物,则被中华帝国政府打发回家去了,也没有给多少安置费,显然是看不上。
像徐世昌这样随便打发回家的官员可不在少数,都是没什么能力的,或者像徐世昌这样没有什么民族意识的,脑子里存在复辟思想,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复辟清廷的,全都打发回家了。
黎元洪也当了个不小的官,而且比较清闲。
他的幕僚丁槐在出任华南军区副军长之后,又被调往交趾担任交趾军区总司令。
中华帝国此时在交趾、朝鲜都有驻军,这些驻军平时并无什么作战任务,仅是为了维持帝国在这些地区的主导地位,或者说是为了可能出现的暴动而设立的军区,主要目的就是维稳。
这些军区的规模也不大,都是两个正规师的编制。
此时的中华帝国,是年轻人的天下,治理国家方面,多是起用思维活络的年轻人来管理,不过老成持重的也有很多,但多是辅助什用。
那些民国时期的政客,多退到了无关紧要的监督岗位上。
看着这个正在不断强大的国家,他们很多也都是很高兴的,唯一惆怅的地方,就是之前没及早的站队。
而像阎锡山这样及早就开始站队的,此时已经是冉阁次辅了。
原广东督军,此时也已经是富得流油,连官都不做了,干脆转为大商,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的。
这实在是关乎个人眼光的事。
当年阎锡山在黄河以北的山西,华东政府在长江以南,阎锡山却投奔了华东政府,不得不说其眼光之毒辣。
辛亥**之前,光复会与汉民党的联合组建复兴党,也是一次十分明智的选择。两个组织,一文一武,相辅相成,也成就了今日之大业。
正应了那句话,时也命也运也!
人生之成就,无非就是此三者。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