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唐朝败家子》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唐朝败家子 () >> 第一一四章 氏族志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53403/

第一一四章 氏族志(1/2)

王是礼部尚书,这等关乎礼制的大事,他最有发言权。

而且他的谏言合情合理,有理有据,李世民顿时无言以对。

略微思量,确实有些问题,储君之位乃是国本,关乎江山社稷稳定。

哪怕只是假设,也得慎言,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毕竟这世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事情多了去。

魏王李泰闻言,不免有些失望,王的话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朝臣们的态度东宫不可动摇。

有皇帝支持,朝臣维护,东宫地位稳固,哪里还有夺嫡的可能?

偏生这话还是自己的老师口中道出,李泰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表面上似乎能衬托自己高风亮节。

但实际上,连自家老师都不帮自己谋划,当真让人失望,唉!

更惨的,那点子亲王的尊崇也从此不再有,和东宫太子陡然间有了更为显著的差别。

李世民沉吟片刻,点头道:“叔所言有理,准奏!”

……

贞观十二年,朝堂第一声惊雷响过。

众人还没有回过味来,第二声惊雷接踵而至。

正月十二,皇帝李世民突然宣布议定皇亲、宗室、勋贵大臣的等级,令其各统一方,世代相传,除非犯有大罪,否则世袭。

第一批以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勋贵重臣为世袭刺史。

刺史乃是大唐州一级行政单位的长官,而今采取世袭制,等若父子代代相传。该州仍旧是大唐国土,但相当于是该家族的封地,世代为其管辖。

诏书一下,又是满朝哗然。

有人乐见其成。打天下的时候拼命,或者现在立下功劳爬上高位,子孙就可以享福了。得到的不仅仅是爵位传承,还有世袭的刺史官职以及相应的权势。

好啊。真好!

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本就有显爵,实力强大,子弟身居高位者也不少,再得到几个世袭刺史,更可谓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但凡是都有两面性,有人乐见其成。有人赞同,自然也就有人反对,而且很激烈。

长孙无忌是首批勋贵代表人物,他立即上疏请辞,称:“臣禀承皇恩以来,形影相吊,如履薄冰;宗族的人忧心忡忡,如同置身汤火之中。

追溯夏、商、周三代封邦建土,是由于力量不能制衡诸侯,便施利于他们。礼乐作为节制修饰,多非出自王朝。

两汉罢除侯国设置郡守,免除过去的弊病。深合事理。如今因为我们这些人的缘故,又重新变更,恐怕搞乱了王朝纲纪;

而且后代愚幼无知的不肖子孙,有人会触犯国家法令,自取灭亡,更因袭封的赏赐,而遭致灭顶之灾,实在是可怜。愿陛下停止赐封世袭刺史旨意,赐我等保全性命为盼。”

坚辞不授!

于公于私。长孙无忌的理由都很充足,这项制度对国家不利。对后世子孙同样不利,请求罢停。

与此同时。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马周、李百药、于志宁等重臣皆极力反对。

其中以于志宁和侍御史马周言辞最为恳切,于志宁再三劝谏,称此非长治久安之策。

马周更是举出了尧舜亦有不肖子的例子,倘若让刺史家未成年的儿子承袭父职,万一骄横愚钝,百姓们遭殃国家也因此受到损失。

如果想取消他的袭职,则其先人功劳尚在;如欲保留袭封事,则他的罪恶已昭彰于世。与其毒害芸芸众生,毋宁割舍皇恩于已经死去的一个大臣,是很明显的道理!

就差直接明说皇帝你难道不明白?没犯傻吧?

然后话锋一转,温言称:皇帝你爱护有功之臣让人感动,但这样做不好,到时候也会让自己为难的,所以这么做不合适啊!

总之,与长孙无忌的说辞大同小异。

并且恳请皇帝慎重,可对勋贵之家多些恩赏,从其子孙中遴选优秀人才,量才而用,方不失为上策。

言辞恳切,有理有据。

然奏疏呈上,李二陛下不以为然,在这件事上似乎铁了心,不管你们说什么,一句话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状态提示: 第一一四章 氏族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