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9章 :须弥金顶(一)(2/3)
,扶着身边的树干喘了几口气,望着对面山上跟着搜索过来的那群跗骨之蛆,摇了摇头,这是要累死我啊。虽然累,可他也不能离开山地,谁都知道,如果是一马平川的地方,敌人随随便便开个汽车就能追上他。所以,没有别的办法,庄健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跑,跨过一条弯弯曲曲横跨在山下的小河,胆战心惊的越过一小片两山之间的空地,庄健终于跑上了另一座山。
这座山并不高,也不算陡,庄健剩余的那点力气勉强还能坚持着爬上山顶,居高临下回头一看,哟呵,伪军已经像一群疯狗一样闻着味就追过了河。不过显然他们也都累坏了,现在还能勉力支撑追来,估计不是上头下了死命令,就是出了多少赏钱。
哎,庄健无奈,只能再往前方继续跑去,快要灯枯油尽了,脚底下已经开始拌蒜,跌跌撞撞的跑下了面前的一道缓坡,忽然,在树林的边缘,一座宏伟的建筑出现在了面前。
一座庙?
顾不上那么多了,庄健连滚带爬的窜下了山坡,顺着一棵歪脖子树爬进了这座寺庙雪白高大的院墙。
这是什么庙?怎么处处都透着诡异?与庄健前世所见的所有庙宇都……不能说完全不同,但总有不同的地方。庄健虽然疑惑,但没有时间仔细思考这个问题,趁着没碰到人,赶忙窜进了前方的建筑群里。
他要马上找一个能藏身的地方才行,说不定马上就会有人追进来搜查。
一座塔,没有门。一座……算是房子?平顶的,上边还修了个亭子,这算什么?更扯的是,也没有门。庄健晕了,这什么情况?一间一间的找过去,哎,这个有门,假的!那个也有门……死胡同!
靠!
周边的一片建筑,庄健查看了一大半,居然一间可以钻进去藏身的都没有。无奈,他只能再往这座庙宇里一座有十来层楼高但却只有三层的建筑跑去。
那就是他远远的,看到的那座宏伟的建筑,这座奇特的庙宇的主大殿。只是看起来像主大殿而已,其实只不过是一座口字形的建筑,而真正的大殿“妙高庄严殿”,却在这“口”字的中间。可想而知,这座建筑究竟有多大了。
可是……大门在哪?好不容易从旁边一处很不起眼的狭窄通道窜了进去,庄健却又马上窜了回来。因为突然看到很多人背对着他,跪在巨大的天井之中,转着经筒,诵着佛经,看起来是在做着什么法事。而那天井的中心,则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
幸亏没人看到,赶忙跳出来以后,庄健突然很疑惑,这些人,不像是和尚啊。再探头看看,嗯,果然不是和尚,都是披着红袍的喇嘛。不过,说是喇嘛也不全对,只不过在庄健的印象中,喇嘛这个词完全是来自后世电视剧的概念。
其实喇嘛是藏语,本来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称为喇嘛的。正确的称呼是: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在中国的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处,皆称僧为喇嘛,意思是上师。上师的意思为“善知识”。然而在藏文中还含有"至高无上者或至尊导师"的意义。因此,后来随着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这一尊称又逐渐成为"活佛"的另一重要称谓,以表示活佛是引导信徒走向成佛之道的"导师"或"上师"。
所以,如果严格来说,一座藏传佛教寺院里,能够资格称之为喇嘛的人自然不会很多,其他人不过是藏传佛教的僧侣或者信徒。当然,在后世,藏传佛教的僧侣也都统称为喇嘛了。可是,这里并不是西藏也不是蒙古,怎么会有喇嘛?这就要从这座庙宇的历史说起。
公元一七八零年,乾隆皇帝弘历七十岁诞辰寿日,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来承德避暑山庄祝寿。乾隆皇帝极为重视,为了隆重接待班禅,在这里特仿班禅所居的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形式,兴修了这座庙宇。“须弥”,即须弥山,藏语名“札什”,“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的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
乾隆在《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中写道: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