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半路遇袭(1/2)
蜀汉的大军在诸葛瞻的统领之下,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成都,向东而行,旌旗蔽日,枪戟如林,气势巍然。
刘胤暗暗观察,诸葛瞻虽然没有正式地出征打过仗,但其行军时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宿营时壁垒严明营帐齐整,如此治军严整,比久战疆场的老将也不遑多让,看来诸葛瞻自幼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之道,当真有乃父之风。
不过——刘胤却是暗暗摇头叹息了一声,诸葛瞻表面上看起来军阵森严壁垒严明,但只凭这些,就可以打仗了吗?刘胤对历史上的绵竹之战是记忆犹新的,那场关乎蜀汉前途命运的大战最终以诸葛瞻的低级错误而葬送掉了,诸葛瞻只学到了诸葛亮的皮毛,就自以为天下无敌了,但在久经善战的邓艾面前,他白的就如同小学生一般。
或许是诸葛瞻缺乏历练,象邓艾这样的名将,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走上来的,诸葛瞻仕途青步平云,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波折和磨砺就到达了人生的颠峰,位极人臣,但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他指挥打仗几乎是没有一点的帮助,在顺境中成长的人,一般都是比较骄纵孤傲的,但遇到挫折,却明显比逆境中成长的人抗压能力低。
如果诸葛亮可以多活几年,如果诸葛瞻可以在边关前线多些磨砺,也许绵竹之战的悲剧便不会重演,但这种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蜀汉能征惯战的大将诸如姜维、宗预、张翼、廖化现在都到了前线,成都能执掌兵权的,除了诸葛瞻之外,真的再无旁人了,历史非常巧合的又一次将诸葛瞻推到了前台,去肩负起蜀汉兴亡的重担。
而他的对手,却是由邓艾换成了陆抗。别看陆抗现在默默无名,但他却是东吴的最后一位名将,陆抗的成名之战是几年以后的西陵之战。以三万之众一举挫败晋军的八万大军并攻杀叛将步阐,这一战也让陆抗名扬天下。强大的西晋在灭掉蜀国十七年之后才有机会灭掉吴国,正是由于陆抗戎守边关十余年,晋人始终未敢越雷池半步。而陆抗去世之后,吴国失去了中流砥柱,不过几年的光景就被西晋所吞灭了。
此时的诸葛瞻,却并不知道他的对手有多么可怕,意气纷发。锐意而进,就连队伍最前面的那两面用金丝银线勾勒出来的“汉”字和“诸葛”字号的大纛也是迎风招展,丝毫不掩饰主帅的踌躇满志。
刘胤很想提醒一下诸葛瞻要对陆抗提高足够的重视,但话到嘴边刘胤又咽了回去,虽然说出征的那次谈话之后诸葛瞻对他的态度亲和许多,但也并不表示他就可以在诸葛瞻面前直言无忌。此刻的陆抗的确是籍籍无名,只是顶着陆逊之子的头衔而已,也拿不出任何的骄人战绩,要诸葛瞻相信陆抗是一个可怕的对手,刘胤可拿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说辞来。
相比于刘胤。似乎阎宇的关系要和诸葛瞻更亲近一些。阎宇的脸上挂着招牌似的笑容,对诸葛瞻更是恭敬之至,言听计从,诸葛瞻的命令,阎宇执行起来是不折不扣。虽然诸葛瞻知道阎宇和黄皓交情不错,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阎宇也是蜀中难得的重将,曾出任庲降都督和永安都督,称得上是实力派的将领,此番东征。诸葛瞻还要对其多方倚重,所以二人的关系看起来很融洽。
阎宇巴结诸葛瞻不难理解,诸葛瞻既是此次出征的主帅,更是朝中的首辅大臣。一向投机钻营的阎宇如果不巴结诸葛瞻的话,反倒是让人奇怪了。
不过让刘胤费解的是,阎宇不但刻意交好诸葛瞻,就是和自己的态度也是极为地友善,甚至算是上是谦恭,按理说。阎宇是右将军,虽然被刘禅取缔了大将军的封号,但他的品秩还是在刘胤的安西将军之上,犯不着来巴结自己呀?
不过几日,大军就已经赶到了东广汉郡的郡治郪县。东广汉郡是延熙年间析广汉郡东部四县而新设立的郡,只下辖四个县,面积不大,但却是成都的东面门户,战略位置极为地险要。
郪县也是此次刘胤所规划的防线,而兵行至此,诸葛瞻并没有停止进军的意思,不禁让刘胤暗暗地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