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3/5)
几个倒霉的替罪羊,当是交差。貌似吃力不讨好,各种得罪人,但为转移朝中目光,方便行事,必须闹出点动静。顺带敲敲边鼓,警告一下伸手之人,未尝不可。
打草惊蛇?
不怕惊,就怕不惊。
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让对方摸不透,才好下狠手。
羊汤麦饼送到,刘庆坐到桌旁,喝一口羊汤,感到汤汁顺着食道滑下,胃里终于有了暖意,险些泪流满面。
三日未进食,不能大鱼大肉,用太多荤腥,更要控制食量。万一吃得太多,撑出问题,前番努力都要白费。
用过饭,刘庆打起精神,主动询问,第二封奏疏是何内容。
“不急。”
确定对方已记下内容,杨瓒收起纸页,走到火盆边,一张张引燃。
“先将此封写好,递送御前。至于第二封,天使抵达再做计较。”
“是。”
刘庆拱手,不见半点傲气。
继续忍饥挨饿,尚能坚持,不会转变得如此之快。尝过羊汤的滋味,再不愿通忍受腹鸣。细思杨瓒所言,更有惭愧自胸中升起。
饿几顿,他便面有菜色,浑身失力。反观边塞之地,粮饷不足,边军饥肠辘辘,仍要同鞑靼作战,当真是以命相搏!
先时以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军汉粗莽,不过一群鲁人,实不屑一眼。
现如今,体会到饥寒之苦,对边军感同身受。思往日言行,不由得脸红耳赤,羞愧不已,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进去。
杨瓒离开后,长随送上纸笔。
刘庆坐在桌旁,手边一盏热茶,磨好墨,却是迟迟无法下笔。
映月苦读,磨砻浸灌,立志为万民请命,为苍生立言。
一朝登科,为官不过数载,竟忘记年少志向,一言一行,皆背道而驰。
越想越是愧悔无地。
越想越是无地自容。
几番思量,长叹一声,终提起笔,饱蘸墨汁,悬腕纸上。
“臣都察院监察御史刘庆,叩禀……”
正德二年,二月乙未
刘瑾丘聚自京城出发,经兴州北上,过平谷,直往镇虏营。
途经蓟县顺义,先后宣读敕令,赐下赏银。
两地官员出迎接旨,表现大有不同。
蓟县是喜,顺义则是悲。对比之强烈,足令人侧目。
营州左屯卫即在顺义。
才指挥使病亡,才氏三子领千名卫军北上御敌,尽数战死。
城内军户,几乎家家带孝,户户衣麻。民户商户也是面有戚色,见到穿着麻衣的老人,带着孩童的妇人,都要拱手,道一声节哀。
城门前,两名老卒持矛,袢袄并不合身,皮靴上都打着补丁。
问过才知,屯卫壮丁多前往镇虏营,城内守备不足,只能征兆贴户。不忍见半大的孩子吹风,本该退役的老卒伤兵,主动请命守城。
“儿郎们都在北边拼命,咱们这些老的,杀不得鞑子,总能守得城门,不让十几岁的娃娃受苦。”
一名老卒上前行礼,半条袖子空空荡荡,拇指粗的疤痕横过左脸,单眼已瞎。说话时,耳朵不自觉抽动,显然是上过战场,且受伤不轻。
番子不忍,下马递出牙牌。
查验之后,老卒立即行礼。转身告知腿脚好的,“马上回城,告诉才氏宜人,天使抵达!”
城门大开,骏马打着响鼻,车轮压过积雪,吱嘎作响。
城池不大,从街头到巷末,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底。
刘瑾坐在车上,推开窗栏,看到被风撕扯的白幡,飞散街边的纸钱,想起在蓟县所见,脸色骤然阴沉。
蓟县张灯结彩,从县令到小吏都是喜气洋洋,听完圣旨,嘴几乎咧到耳根。顺义却是全城缟素,无人不带哀色。
两相对比,还有什么不明白?
念头闪过,刘瑾脸色更加难看。
后一辆车中,丘聚同样面沉似水,生出杀人念头。
穿过半条街巷,车队停下。
才府门匾下,三名麻衣妇人,带着一名不满十岁的孩童,立在正门后。
妇人是才方的三个儿媳,孩童则是才氏唯一一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