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京都记事(八)(2/3)
不是太多,起身离席的时候脚步还很稳当。跟着领路的男仆,避开不部分宾客的视线,小李博士出了暖阁,向曼云亭行去。山长大人刚开始李安宁是要去更衣,也没怎么在意的收回视线。可眼见着李安宁一路行去的方向和更衣的地方完全是反方向,这才心里担心起来,李安宁这是准备去哪儿?那个前面带路的仆人是怎么回事儿?一时间,询子墨感觉心里像长了草一样,坐立不安,深怕自己一没注意,李安宁又闯祸了!
曼云亭是一座湖心亭,就坐落在离暖阁不远处的荷花湖中心。寒冬那月,湖里的荷花早就枯死了,只剩下几支枯黄的枝叶证明着这里栽种着荷花,映衬着岸边树梢上的点点积雪,更添萧瑟。
跟着仆人走了不到一盏茶时间,李钰就来到了湖心的曼云亭。可能是温度还不够低,湖水依然波光粼粼,半点结冰的意思都没有。
远远地就能看见湖心亭里的人影,等走近了,李钰才发现那背对自己,面朝湖面的人影就是甑夫人。对她找自己的原因很好奇,李钰连忙快走两步,等到跨进了亭里,可能是早就听到了李钰的脚步声,就见那人影笑盈盈的转过了身,不是甑夫人是哪个!
“冒昧相请,安宁不会见怪吧?”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面前的还是个风华绝代的大美人,李钰赶忙还礼,直道不敢。
“甑夫人哪里话,能得您相邀,可是别人求也求不来的好事。”
“呵呵......安宁果然有一张巧嘴,上次琴科大比,这次宴上赋诗,可真是好文采!”
甑夫人掩嘴笑的欢畅,李钰越听嘴角越抽搐,还文采,应该是丢人现眼吧!不带这样嘲笑别人的,可怜自己对美人的一片痴心,真是太伤感情了。就为了上次在大比会场的发言,山长大人罚抄的《明律》现在都能当枕头用了,一想到先前宴会上自己头脑发昏念得那首情诗,小李博士真的连跳湖的心都有了,真是蠢透了!可以预见,等回了书院,山长大人的惩罚肯定不会太轻!
好笑的看着李钰一张苦瓜脸,甑夫人摇头轻笑,这位李先生还真是赤子心性,这性格也太过单纯了一点,什么情绪都挂在脸上,实在和传说中的年龄不太相符,不是听说已经二十有七了吗?
“夫人就不用取笑我了,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那首小诗也不过是在下家乡流传甚广的一段歌词罢了,不值一提。更何况,看起来里面那些先生们可不怎么欣赏这类太过直白的诗词。”坦然的自嘲,李钰想得开,又不用刷美人的好感度,这形象问题就不用这么在意啊!
“哦?原来那首小诗不是你所作吗?那,它可有名字?”说实话,甑夫人内心有点小失望。原以为能写出这样的诗来,那作者必定是有所经历才能写得如此缠绵多情。本还想仔细问问这后面的故事,怎么会整首诗都如此贴近自己现在的心态呢?哎......谁知道......不过这么正大光明曝光自己作弊真的好吗,这人是太傻呢,还是太坦荡?
“确实不是在下所作,只是情势所迫,安宁学识有限,只能厚着脸皮借用一二。至于这首小诗,原名叫做《见与不见》,是由一位姑娘所作。”秉持着可以回答的事情应该知无不尽的原则,李钰态度倍儿真诚。
“那安宁可知道那位姑娘因何写出这首诗呢?”
“呵呵......这,在下就不得而知了。”
李钰心虚的摇摇头,装不知道。
“半点缘由都不知道吗?”一看李钰摇头,甑夫人看起来有点急了,情不自禁逼近围栏边的李钰,微微急迫的追问。
“嗯,倒不是真的没有缘由,只是作此诗的那位姑娘从未说过,现在流传的也不过是大家口口相传的说法罢了。至于缘由,总脱离不了一个‘情’字吧.....”
被上前的甑夫人又逼退两步,李钰已经紧紧靠着曼云亭只有小腿高的围栏了。
看这甑夫人这么急迫的追问,肯定是因为这首诗写到了她心坎儿里。谁不知道甑夫人苦恋那位江大才子十几年,自己还是别告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