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爱幸少年(1/2)
骑着马在苑中又逛了一会儿,左中郎将晁错来报,道是此处合围已成,刘恭微微一笑,把《汲冢书》与孔府壁《尚书》之事暗暗记在心头,一夹马腹,招呼身后少年行猎去也。
那些散落的竹书要在那土里埋藏至晋才能见得天日,现在只有地名,比不得曲阜孔壁那般目标明确,再加上历代沿革,范围实际要比刘恭所记的河南汲县大上许多,又有什么好急的。
待得天色渐暗,刘恭命宦者丞张余将所得猎物拿到长杨宫去,交给太后身边的太官先做准备,正要打马回宫,就见壶关侯刘明上前禀报,“陛下,水衡都尉张辟彊请见。”
刘恭闻言蹙眉,微微一顿后,调转马头道:“诏水衡≈→,完当先打马往长杨宫方向而去。
绣衣卫的情报架构已经初步搭起,目前隐蔽在水衡都尉的职能之下,以均输钱币散耳目于郡国之间,张辟彊这么晚来找自己,肯定是因为这方面的事情了。
从长杨宫偏殿里面换上常服出来,水衡都尉张辟彊已经到了,此刻见到刘恭,张辟彊躬身施了一礼,道:“陛下长乐未央!”
刘恭摆摆手,几步走到摆满简册的书案后坐下,开口问道:“何事?”
“淮阳陈县治下,有数名儒生串联上书,请为淮阳王母上尊号。”顿了顿,水衡都尉张辟彊道:“算算日子,公车令明日便会将奏疏呈至上林苑。(注1)”
“王母尊号!这便是要朕下诏。尊那潘氏为淮阳王太后么?”刘恭冷哼一声,道:“若朕不愿意呢?他们是怎么个说法?”
“《春秋》有云:‘母以子贵’。我大汉以孝治天下。”水衡都尉张辟彊拱手再拜,话锋一转道:“且。故淮阳王强薨,国人甚怜之。”
前元五年秋,先帝孝惠长子、上一任淮阳王刘强薨,适时国中关于刘强“非正常死亡”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其重点不外乎是“淮阳王的先帝长子身份之于今上有大妨碍,才被太皇太后贬斥。”
虽然谣言快速被当时的河南守吴公上报,并且抓到了主犯平息下去。但是民间议论已成,大家对那位淮阳哀王还是十分同情的。
故淮阳哀王强与今淮阳王武同母,潘氏有育先帝两位皇子之功。其前元四年所谋因涉及后宫秘辛无法公开,在民间看来,倒成了无罪加诛的受迫害者。
“果然还是不肯老实啊!”刘恭叹了口气,当时就猜到放归潘氏肯定还有手尾。让丞相陈平派人去监视的用意也是因此。现在一句正名就能再闹出尘封已久的旧事,不论成败都能使自己与淮阳王刘武生隙,那人端的是好算计。
四年前流言一案虽无证据,刘恭心中却早就有了定论。
刻意强调淮阳王刘强的正统性,实际上就是弱化其他人的地位,它能为否定刘恭“嫡子”甚至其他“孝惠诸子”的身份预做注脚——因为大家都有问题,所以太皇太后才要迫害先帝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制造舆论、利用舆论是代王刘恒一生都在使用的伎俩,现在潘氏尚处于绣衣卫监控之中。淮阳王刘武又幼弱未壮,国事尽握丞相申屠嘉(注2)之手。这件事极有可能还是出自代王刘恒的手笔。
水衡都尉张辟彊当然知道刘恭说的是谁,对此推断也很是赞同,道:臣闻代王礼言事者,不伤其意,群臣无小大,至即便从容言,王止辇听之,其言可者称善,不可者喜笑而已。代地臣民皆颂王之仁贤,世俗褒扬。”说道这里,张辟彊加重语气,道:“其中尤以儒生为最。”
“建陵侯倒是出的好主意!”刘恭冷笑着,对当初只顾私利提及此事的建陵侯张释厌恶不加掩饰,沉吟片刻,道“既是如此,那潘氏就不必再留了。”
“诺!”
——————————
太原郡,代国都晋阳,代王宫。
“今日午后,大王……大王又去了窦少君……窦少君府中……”宦者署正厅之内,小黄门战战兢兢地低头汇报着,在他身前正对着厅门的主位上,坐着一个身着纱縠单衣佩三采黑綬的少年,十五六岁左右的年纪,面如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